•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富春山居图》合璧历程

2021-05-25 12:59:00
来源:浙江在线-美术报
字号

  1347年至1350年,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并完成《富春山居图》,并将它送给了好友无用禅师,该画便有了第一位藏主。

  明成化年间,画家沈周得到该画。后来该画被偷后,沈周背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图》。这是《富春山居图》第一次出现“山寨版”。

  明万历年间,董其昌购到此卷真迹。但不知什么原因,富甲一方的董其昌不久即卖给宜兴收藏家吴正至,吴正至死后又传给他的儿子吴洪裕。

  吴洪裕临终时,想将《富春山居图》火焚殉葬。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实在不忍,从火中抢出。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

  吴家后人重新装裱后的“剩山图”,1669年被清初大收藏家王廷宾购得。此后辗转于各藏家之手,战火硝烟中,长期湮没无闻。

  1745年,一幅落款“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子明卷”)被乾隆得到,并在该卷上留下御笔“笔墨苍古,的是真迹”。次年,乾隆购得《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真迹,但他只能认定该卷“特仿本之佳者耳”。此后,“无用师卷”真迹在清宫里静静安放了187年。

  1933年,日军攻占了山海关。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精品转移,以避战火浩劫。自此之后的15年中,“无用师卷”与近百万件故宫文物一起,历尽艰辛坎坷,行程数万公里,于1948年12月底被运至台湾。

  1938年,“剩山图”再次面世:上海画家和收藏家吴湖帆从汲古阁老板曹友卿处交换得到“剩山图”,并收藏了15年。

  1948年底,“无用师卷”运抵台湾基隆港后,又辗转桃园县杨梅火车站、台中糖厂仓库等地,并于1950年迁往台中市雾峰乡北沟村。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建成,“无用师卷”迁往台北至今。

  1956年,在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持工作的副主任郦承铨和负责书画征集的沙孟海先生等努力下,用5000元从吴湖帆手中征集到“剩山图”,归文管会所有。1965年,文管会与浙江省博物馆合并,“剩山图”来到浙江博物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

  1993年,上海电视台曾与台湾华视联合举办中秋晚会,将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采用现代技术,首次在电视屏幕上拼接起来。

  1999年7月,“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圆合活动”在浙江富阳富春江畔举行,时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的潘公凯、台湾中华艺文交流协会会长史元钦等30多位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联手临摹了《富春山居图》长卷。

  2005年,凤凰卫视刘长乐总裁曾几次到台湾努力促成《富春山居图》合璧一事,也得到了台湾方面的反馈,欢迎进行单向的文物交流。

  2009年10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合办“雍正大展”时,台湾方面也给浙江博物馆捎来口信、寄来书信,希望在举办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时,能借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展出。浙江方面委婉表示,仍希望能够“双向交流”。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表示:《富春山居图》一半放在杭州,一半放在台北,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进而,掀起了一股合璧的热潮。从此,两岸各界积极呼吁。此后,浙江富阳多次邀请全国书画名家重绘《富春山居图》。

  2010年,全国政协委员、花鸟画家何水法在当年“两会”提案,倡导《富春山居图》合璧。他期许,在不久的将来,分隔两岸的《富春山居图》能够合璧展出。

  2011年5月11日,《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在浙江省博物馆点交启运,将经由北京后赴台湾。

  2011年5月25日,继《富春山居图》纪念邮票、纯银纪念砖等衍生品的相继出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浙江古籍出版社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联合创制了“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纪念典藏”,该典藏采用的“剩山图”卷获浙江博物馆正式授权使用。

  2011年6月1日上午10点,“剩山图”和“无用师卷”相隔360年在台北故宫再次聚首,《富春山居图》合璧成功。(浙江在线-美术报 )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