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用思政小课堂撬动社会大课堂

2021-04-29 11:25:00
来源:人民论坛网
字号

思政实践

  作者:蒋桂芳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网络文化多元化的态势,要进一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全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时刻清醒自己的政治责任和角色定位。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广大教师只有深刻认识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本质,深刻理解思政课坚持思想性、理论性的根本要求,才能真正做到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价值理念、正确的道德观念铸魂育人、凝心聚力。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时刻明确自己的政治站位和立场,时刻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理直气壮传播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和错误观点时,勇于拔刀亮剑、扶正祛邪。善于用思政小课堂撬动社会大课堂,发挥大思政的效果,教育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做好课堂内容的设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充分体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忌讳空洞的纯理论灌输。在全媒体、全方位冲击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的今天,判断课堂是否有活力的标准,首先是内容的设计与布局。为什么有的老师课程很受欢迎,在于他能把有意义但枯燥的政治理论和政策要求讲成鲜活的故事、讲出文学涵养、讲出文化底蕴、讲出时空变幻、讲出历史厚度、讲出学术学理、价值意蕴和逻辑反差等等。因此,要讲好一堂课,必须要在吃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能用故事、名言、诗句或案例在一堂课中设计或点缀出几个激发学生兴趣的小高潮,然后再配以多媒体的图片或视频形成冲击效果。

  培养讲课激情。要充分体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上课时的激情和热情不能少。教师上课的状态是教师对自己职业情怀深浅、对所讲内容信仰程度、对学生感情远近的直接反应。教师上课激情洋溢,折射出的是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思政理论的信仰、对学生的深厚感情;相反,上课如果缺乏激情,难以让人把他和教师职业认同、思想政治信仰和热爱学生联系起来。不仅如此,有没有激情关系着课堂有没有感染力、有没有说服力、有没有活力。讲课不是无病呻吟、不是自说自话、更不是简单地完成任务。讲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是教师用思想激发、引领学生灵魂的双向互动交流活动。唯有培养讲课激情,全神贯注地投入,才能产生打动人、说服人的效果。

  与时俱进创新授课形式。充分彰显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能否提升教学效果,既在于教师的教,也在于学生的学。学生是被动学还是主动学,其产生的效果天壤之别。上课不是填鸭,不是教与学的博弈,而是教与学双主体的互动与共赢,如果把学生仅仅当成灌输与说教的对象,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不推不动、不催不学,不能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即使进教材、进课堂了,也不一定能入脑入心。进教材、进课堂的最终目的是进头脑。如果教师通过创新教学形式既能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中,通过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针对问题、得出结论,不仅比被动学习的效果好、效率高,而且毫无疑问对学生是刻骨铭心的经历。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培养了其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品格。

  适当提高红色研学课时比重。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思政课教师掀起了大规模的党史学习和党史教育的高潮,烹制出了各种各样红色史料深厚、教育效果明显的思政课。有单纯围绕百年党史的,有立足党史凸显理论创新、理论指导作用史论结合的,有围绕某个时段、地域、事件展开专题研学的,等等,多视域拓展、多角度借力,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了思政课程与党史思政的有机结合,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