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对于高校来讲,脱贫攻坚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聚焦立德树人这一主题,把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要充分把握“立德树人”主题
脱贫攻坚精神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其中蕴含的上下同心的团结伟力、尽锐出战的昂扬斗志、精准务实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进取品格、攻坚克难的坚韧气质和不负人民的高尚情怀,正是当代青年学生应具备的精神品质。
诸多蕴含着脱贫攻坚精神的鲜活故事,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增加了很多有说服力的案例,也与多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密切相关,对于青年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有助于青年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我们应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充分运用脱贫攻坚的生动事迹引导、激励青年学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发展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同自身成长发展的个人梦想结合起来。
积极探索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把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充分把握青年学生成长规律,推进脱贫攻坚精神的养成教育,使之融入本科及研究生各阶段教育,贯穿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使脱贫攻坚精神真正成为青年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把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把脱贫攻坚中的鲜活素材融入课程教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多角度深刻认识脱贫攻坚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意蕴。结合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个人的事迹引导学生践行脱贫攻坚精神,增强育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把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其他课程协同育人全过程。高校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也应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效应。找准脱贫攻坚精神的“思政切入点”,采用案例式、讨论式、融合式、情境教学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把脱贫攻坚精神渗入课程教学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把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育人全领域。高校应拓宽第二课堂育人平台,充分运用讲座、论坛、报告会,邀请专家为学生解读脱贫攻坚精神,支持学生理论社团开展脱贫攻坚精神研究及宣讲。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送科技、送服务,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让青春绽放在丰收的田野上。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新时代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路径研究”(19VSZ12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