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区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兔年春节繁忙而热烈。当地民众在节日期间表现出的虔诚、敬老等特点,使首次踏访此地的记者颇受触动,启发良多。
仪式强化归属
佤族人过年仪式颇多:送旧火、迎新火、招魂、打歌……仪式背后,是这个曾经的狩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对万物的尊重。如今,他们已不再狩猎,不再靠天吃饭,但各种仪式依然强化了他们作为“自然之子”的归属感。
“寨子里的人都回来了吗——”除夕傍晚,沧源县勐董镇帕良村广场篝火旁,负责“招魂”的老人捧着燃烧的蜡烛,念着经词和寨子里尚未归家者的名字,向着夜空大声问。
“回来了——”旁边参加仪式的十几位老人齐声应和。这一刻,这个村里所有的人,无论是在家,在路上,还是在遥远的城市,他们的人或“魂”都将在未来数天欢聚家乡。
紧接着是送旧火仪式。村民不再依靠广场的火种来点燃自家的火塘,但保持着对火的推崇,除夕每家都送来大米和木材,在广场上杀猪煮饭,共同送走虎年。
初一,夕阳下,全体村民集聚到广场。一位老人点燃蜡烛,抓起白色糯米花抛向天空,为村民祈福……一位青年依次点燃一组由远及近排列的土制爆竹,爆竹声落,芦笛响起,男女老少踏起舞步“打歌”迎新年。
古人燃竹过年,象征着过年通关,驱邪祈福,与许多生活仪式关联。在佤族山寨,几声爆竹巨响,开启了新年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