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初春的煦暖阳光,温和地叩响每一扇高低错落的房门,照耀在每一张写满故事的脸上。记者6日来到南京火车站北侧的一处城中村——沈阳村,聆听这里的人们跨越时间之流的渴望。
沈阳村不大,一条200多米的小街从村口顺势而下,两侧密密匝匝地挤满了低层建筑,新旧不一,立面参差不齐。虽然街道狭窄破旧,但街上的店面却不少,杂货店、猪肉铺、蛋糕房、馒头铺……一应俱全。
8点钟,燃放过的爆竹碎屑还零星地散落在地上,沈阳村的人们已开始一天的忙碌。到附近商业区做小生意的四川兄弟挑着担子匆匆走过,推着车子烤红薯的安徽大姐也已“开张”,铁皮烤箱中飘出阵阵烘焙的清香。
沿街的一间杂货店门口围坐了一圈人,杂货店老板娘黄苹正在为街坊们泡糖茶。依照本地风俗,新年里到别人家拜年,都要喝上一碗糖茶,条件好的糖茶里还要加点红枣,最好再加2个鸡蛋。“家里日子过得不错,在外当兵的孩子也回来过年了,感谢邻居们多年的照顾。为大家沏上一碗糖茶,希望来年的日子像糖一样甜。”黄苹说着,也给记者递上糖茶。
在黄苹的杂货店前,74岁的老张边喝着糖茶,边向记者介绍沈阳村的情况。他在沈阳村生活了一辈子,见证了这个村从当年集体种植蔬菜、经营村办企业,到如今在城市版图中逐渐缩小的全部过程。“眼下村里的路还崎岖不平,但今后一定会越走越宽,等南京火车站北广场建成了,我们这里肯定要大变样,‘城中村’也一定会成为特殊的历史记忆。”
记者了解到,沈阳村220户人家中有203个农业人口,虽然沈阳村仍然属于农业性质,但村里并没有多少可用的耕地,每家分到的地一般宽不过1.5米,长不到10米。由于土地产出有限,依托紧邻火车站的交通便利,沈阳村人多年前开始打造“房东经济”,这里也逐渐成为外来人口聚集的“乐土”。
湖南人肖新华个头不高,脸上挂着一抹“高原红”,5年前与丈夫一起来到南京,他们白天在火车站售卖小商品,晚上就租住在沈阳村。“只有我们2个人住,条件简陋一点也没关系,只求能多省下些钱。”肖新华家里有一双儿女,老大已经15岁了,两个孩子都在读初中,“春节期间,火车站人多,生意好走不开,我们准备过完年后回老家看看孩子。”对于新一年的愿望,肖新华憨厚地说:“我就希望一家人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孩子们好好读书,多学些文化。”
新的一年,沈阳村人的愿望简单而朴实。卖包子的沈卫国说:“来年最好没有‘蒜你狠’‘豆你玩’,物价低一点、收入涨一点,大家腰包鼓实,我这包子也会卖得好些。”从老家到南京找工作半年多时间的王晶说,一个女孩子独身在外,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累了、病了、寂寞了,能有个坚实的肩膀可以靠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