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不久前国务院已正式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郭庚茂先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先生来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有关《意见》出台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们的提问。出席发布会的还有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维宁先生。下面先请国家发改委杜鹰副主任做介绍。
2011-11-11 09:33:57
杜鹰:
谢谢主持人。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郭庚茂省长一起向大家介绍中原经济区的有关情况。大家都知道,今年9月28号,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是国务院制定的一个主题非常鲜明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文件。所谓中原经济区,是指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以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一个特定的经济区域。其中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也是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大省,新兴工业化的大省和文化大省,所以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仅对促进河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且对促进全国区域的协调发展和支持我们国家整个现代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11-11 09:54:18
杜鹰:
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件事情高度重视,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今年3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河南省一起,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这样一份文件,经国务院同意后,以国发[2011]32号文件印发,这个文件是十章46节,整个文件紧紧围绕怎么样破解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促进“三化”协调发展这样一个重大课题,明确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战略定位和重点任务。文件明确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积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我以为,这是中原经济区和其它经济区域一个明显的不同点,就是它不仅承担着促进区域发展的任务,还承担着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解决重大问题探路的重要任务。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河南人民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一定能实现中央提出的这个战略意图。谢谢大家,我就说这些。
2011-11-11 09:57:35
郭卫民:
谢谢杜主任。下面请郭庚茂省长做介绍。
2011-11-11 09:59:15
郭庚茂: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跟大家见面。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之后,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在海内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又召开新闻发布会,这是宣传中原经济区的又一次重大活动,借此机会我向关心支持河南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欢迎和感谢。
2011-11-11 09:59:29
郭庚茂:
国务院出台的《指导意见》,着眼全国发展大局、立足河南实际,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指导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任务,就是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这既是破解河南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不仅要求河南在支撑中部地区崛起和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大责任,做出更大贡献,更为我们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明确了发展方向。
2011-11-11 10:00:04
郭庚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河南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转型发展、加快崛起的新历史起点。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3万亿元,居全国第五位;预计今年将突破2.5万亿元,人均突破4000美元。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河南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解决好这些难题、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011-11-11 10:00:56
郭庚茂:
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对建设中原经济区进行了全面部署。建设中原经济区,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是富民强省,核心是实现“三化”协调,活力是解放思想,动力是改革开放,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关键是实干实效。我们将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目标,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扎实推进《指导意见》明确的重点任务,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尽快取得实效,并且力求为全国同类地区发展积累经验。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我们一定能把中原经济区建设好,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2011-11-11 10:02:05
郭卫民:
谢谢郭省长。下面进入第二阶段提问,提问时请媒体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1-11-11 10:07:10
新华社记者:
10月6号接到解读中原经济区规划的任务,我利用这个机会想请教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国家这一两年出台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当中,河南省出台中原经济区的规划主要有哪些考虑?谢谢。
2011-11-11 10:07:34
杜鹰:
最近一些年国家陆续制定了一些促进区域发展的规划或者叫指导性的文件,这次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以往文件很大的一个不同在于,它有一个非常鲜明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要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原经济区不仅是个经济区,我们可以叫它试验区,试验什么呢?还是要从粮食问题说起。大家都知道,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是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大国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中国人口多,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粮食发展方针。我刚从日本和韩国回来,这两个国家以卡路里计算的食物自给率也就40%,而中国常年的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
2011-11-11 10:08:01
杜鹰:
大家都知道,包括今年在内,中国的粮食在异常复杂的环境下实现了八连增,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越往后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难度越大。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还没有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还依然比较明显,现在全球的粮食价格仍然在高位上挣扎,据世界粮食组织讲,现在世界上的粮食库存已经降到了所规定的70天标准之下,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粮食实现八连增,一枝独秀,了不起。问题是越往后人增地减,人民生活改善提出的新要求,恐怕会使我们国家粮食平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长期保持在紧平衡状态。
2011-11-11 10:08:58
杜鹰:
河南是中国的粮食主产省之一,它以6.5%的耕地生产了全国十分之一的粮食,四分之一的小麦。河南省处在南北气候带的交界处,粮食生产的优势得天独厚。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难题呢?我们看到有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了,粮食生产下来了。我们还看到另外一种现象,有些地方粮食生产保住了,但是经济发展太慢。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粮食主产县,叫粮食大县、农业大县,但同时又是工业小县、财政穷县,这是什么问题呢?就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慢了,两者不协调。我刚才说的这两种情况都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尤其是在全国粮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河南以及像河南这样的一些农业大省,处在了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这样一个特定阶段上,我们如何处理好“三化”协调,就成为现代化进程成败与否的关键。
2011-11-11 10:10:11
杜鹰:
正是着眼于这点,中央把探索“三化”协调发展的重任交给了河南。事实上河南省的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积极探索,1992年就提出了“中原崛起”,2003年提出了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到2008年他们提出,要建立“三化”协调发展试验区,我觉得这是河南人的勇气、河南人的气魄,河南人敢于担当,担当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探索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一个重大的任务。所以刚才记者问,中央为什么考虑要设立中原经济区,为什么要明确这样一个主题,我觉得从根本上讲是要解决好粮食问题,解决好“三化”协调发展问题。我就说这些。
2011-11-11 10:13:18
人民日报记者:
我们在郭省长提供的材料里也看到,河南省现在面临的问题里有一个是粮食怎么保,我想这个问题可能也是全国人都很关心的问题,众所周知,河南是粮食大省、农业大省,现在提出要“三化”协调发展,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速的同时,刚才杜主任也谈到,人增地减,可能解决粮食问题难度越来越大。能不能请郭省长介绍一下,河南在巩固农业基础方面,保证粮食生产的优势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打算和措施呢?谢谢。
2011-11-11 10:14:51
郭庚茂:
粮食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决定着我们能不能顺利地推进现代化。河南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也是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去年的产量是1087亿斤,今年是1100亿斤,就是5500万吨,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的产量是300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河南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负重要责任。
2011-11-11 10:16:57
郭庚茂:
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重视粮食问题,采取了很多惠农政策,所以全国的粮食增产应当说是稳定增长,基本保障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是我们要看到,现在也有一些新的情况,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始从沿海地区进入中西部地区,像河南这样的农业大省,它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在加快,现在看来明显有三个注意的倾向,一是因为农业,特别是粮食效益比较低,社会资源向农业外流的趋势很明显,因为资本是逐利的。二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就业选择的机会增多,农业劳动力加速向外转移的趋势也在强化。三是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成为一个突出的热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我们国家人多地少,种粮效益比较低,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的过程之中,粮食的问题确实万万不可忽视。而且现在粮食生产的长效稳定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这个问题确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果在粮食上出现了问题,我们现代化的进程有可能发生逆转或者是遭受挫折。
2011-11-11 10:17:44
郭庚茂:
这次中原经济区建设,国务院出了《指导意见》,其中解决了一个最基本的考虑,刚才杜主任讲了,是出于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考虑。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在粮食问题上如何落实《指导意见》的要求,能够稳定粮食生产,我们主要考虑从四个方面来加以解决:
2011-11-11 10:19:40
郭庚茂:
第一,在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建设高标准的稳产高产田。现在的农业抗灾水平不高,河南因为各种自然灾害,每年因灾损失的粮食大体上有40亿。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中低产田。作为河南来讲,夏粮的亩产平均达到接近800斤,增产的潜力不是太大,但是秋粮的平均亩产只有700斤,增长潜力是比较大的。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在现在8000万亩粮田当中,建设750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主要是旱涝保收,因为影响农业生产最大的还是旱灾。
2011-11-11 10:20:13
郭庚茂:
按河南的气候和其它方面的物质基础条件,亩产达到1吨应当是没问题的。用7500万亩理想目标就是1500亿,扣除因灾和种种不测因素,留下200亿斤的余地,确保到2020年我们能够实现1300亿斤的目标。其中在2015年,我们要达到1200亿斤的目标,在现在1100亿斤的基础上再上一个100亿斤的台阶。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我们是经过认真测算,而且取得了实际的经验。现在河南万亩以上的高产农田的产量最高水平已经达到1.75吨,也就是3500斤,现在在万亩方面能达到这样的标准,所以实现这个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能够得到验证的。这也是河南粮食增产的潜力所在。
2011-11-11 10:21:03
郭庚茂:
第二,技术进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优种,所有的农业的科技因素的80%集中在品种里面,无论产量、品质、抗抑性;二是农业机械化,用机械化代替现在农业劳动力转移以后的劳动力问题;三是质量安全技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011-11-11 10:24:50
郭庚茂:
第三,通过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以后,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实行适度的规模经营,通过合理的规模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2011-11-11 10:26:02
郭庚茂:
第四,现在需要加快推进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这也是提高效率的一个方面。
2011-11-11 10:26:46
郭庚茂:
最后最根本的一条,不管怎么讲,粮食生产还是比较效益低。要稳定它的生产,对于人力资源,其它的生产要素,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建立一个利益平衡机制,这里有很重要的一条,需要政府适时、适度、逐步提高粮食价格,完善对产量大县和农民种粮的各种补贴,来平衡不同生产要素的回报率,这样来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我们对确保粮食安全,达到国家给我们确定的粮食生产的目标,还是有信心的。
2011-11-11 10:27:05
凤凰卫视记者:
郭省长,我们也看到国务院发布的《意见》里,要把中原经济区建成一个内陆开放的高地,河南省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优势?另外,在今后的扩大开放里,河南省有没有一些什么样的措施?谢谢。
2011-11-11 10:27:42
郭庚茂:
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也是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建设中原经济区根本途径和动力活力也要靠改革开放。因此,《指导意见》明确要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的内陆地区开放高地,这是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
2011-11-11 10:28:11
郭庚茂:
我在这里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河南现在也具备了通过扩大开放来加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条件。河南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格局当中的地位有了积极的变化,有利的一面或者因素在明显上升,制约的或者不利因素在逐步减少。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之后,在产业区域性转移的大潮之中,河南面临着开放的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
2011-11-11 10:28:34
郭庚茂:
我认为河南的优势,第一,市场优势,一是河南本身有1亿人口;二是处于中原核心地区,无论是自身的消费还是对周边的辐射,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到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河南的一个工厂去考察,那里的主管告诉我,他在河南的生产基地是可口可乐全球销售系统当中销售收入增长最快的,三年翻一番。第二,河南有着明显的交通优势,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河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第三,具有人力资源优势。河南有1亿人口,现在河南的农民工到今年三季度末达到2500万人。在河南职工的工资成本大体上低于沿海地区30%以上,而且职工本身的实际收入要比沿海地区高,因为他的生活成本低。这样就构成了在人力资源上的一个很强的优势。富士康之所以把生产基地转移到郑州,很大程度上是劳动力资源的保障和竞争优势所致。第四,河南自身的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和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已经趋向完备。高速公路去年是5016公里,铁路的运营里程超过了4000公里,发电的装机容量超过了5000万千瓦,也就是说从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环保这些基础设施都趋向完备,具备了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撑条件。
2011-11-11 10:29:23
郭庚茂:
目前,河南已经开始处于开放的高潮,成为国内外、境内外客商瞩目的热土。我有几个数字,2008年以来,全省累计实现利用外资是151亿美元,比前20年的总和还多23亿美元。全省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是改革开放前30年的总和,利用省外资金三年6795亿元,是前三年的2.2倍。今年前三季度,利用省外资金已经超过3000亿元,进出口总额比去年要翻一番,今年要超过300亿美元,已经出现良好的兆头。所以我们把开放定为河南发展的主战略,放到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去抓。今后我们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会进一步提升水平、拓宽领域、健全机制体制,以开放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来促进它的目标的实现。谢谢。
2011-11-11 10:36:12
中国日报社记者:
刚才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河南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是一定要保障粮食安全,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措施来更好地实现“三化”的发展?谢谢。
2011-11-11 10:39:09
杜鹰:
确保“三化”能够协调发展,如我刚才所说,要注意两种倾向,一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忽视农业;二是我们也要切实解决为了保粮食、保农业而拖赘了经济发展。这两个问题是“三化”协调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刚才郭庚茂省长讲了,整个河南的经济发展向好,势头不错,一个主要的倾向和危险仍然是不要忽视农业、不要忽视粮食。32号文件针对这个问题,给河南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赋予了一些明确的支持政策,重点是解决“三化”协调中的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要真正能够解决种粮吃亏的问题。粮食的发展,刚才郭庚茂省长讲河南很有潜力,但是种粮比较效益低这个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要确保河南省的粮食产量到2020年能够实现1300亿斤这个目标,我觉得要靠三个积极性,一是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二是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三是农业科技人员服务于粮食生产和一线农民工作的积极性。
2011-11-11 10:41:31
杜鹰:
32号文件就着眼于调动这三个积极性明确了一些支持政策,比如说明确提出加大对河南,特别是粮食主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比如加大对种粮农民补贴的规模,扩大范围,完善补贴方式;比如明确要求国家安排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以及能够带动地方发展的产业项目,要优先向粮食大省和粮食大县布局;比如要求促进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建立紧密的、密切的利益关系,等等,其目的就是要最终解决种粮吃亏问题,把这个机制问题要理顺。
2011-11-11 10:45:36
杜鹰:
二是,强调怎么解决河南用地紧张的问题。河南耕地是1.2亿亩,人均1.2亩。粮食要保住,首先要确保基本农田这个红线。我跟大家讲一个情况,河南省现在的城市化率只有39%,全国是49%,今年有可能突破50%,比全国低10个点。按照他们的规划,未来十年城市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的话,需要转移1500万人口。这个占地我算下来要几百万亩,城市扩张要占地、工业化进程要占地,一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要占地,怎么保这个地?32号文件明确,必须两个严格的制度,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集约节约用地的制度。实际上河南的用地还是有潜力,我们在河南实地调查的时候看到,比如说农村的一些集体建设用地还是存在粗放的现象,大概人均面积是248平米,但是按一般的规划,150平米就够了,所以这里还有节地的潜力。
2011-11-11 10:45:46
杜鹰:
当然,要实行城市建设用地挂钩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和做法,特别要注意一点,就是要保护农民的产权,尊重农民的民主意愿,要防止“被上楼”。另外,河南的一些城镇建设我们也认真看了一下,容积率也是偏低的,土地的利用还是不充分。一方面河南用地紧张,每年的需求大概在80万亩以上,国家每年给它的占地指标也就20、30万亩,这个矛盾怎么解决?也关系到能不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我们想,根本一点就在集约节约这四个字上做文章。所以,整个支持河南“三化”协调的政策,关键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一是种粮吃亏问题,二是集约节约用地问题。
2011-11-11 10:48:18
郭庚茂:
粮食由“十五”末的830亿突破到了1000亿斤以上,而且连续五年保持了1000亿斤以上,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的地位,粮食保住了。什么概念,河南去年生产1087亿斤粮食,我们有个调查统计,除了河南自身养活了1亿人吃饭以外,向省外,也就是为国家提供了原粮及制成品、转化品,折算起来有400亿斤粮食,这是个不小的贡献。这也是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把河南作为“三化”协调示范区的原因所在,因为河南在这方面一直在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坦率地说,“三化”协调的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主要是什么问题呢?一是土地矛盾,稳固粮食基础要耕地,推进现代化也要占地,农和非农之间的土地矛盾很尖锐,因为我们人多地少。河南人均耕地只有1.2亩,不到0.1公顷。二是人的问题怎么办,工业化、城镇化就得减少农民,6000多万农民,人往哪里去怎么解决?三是城乡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太大。四是粮食上比较效益太低,种粮积极性还不稳固。
2011-11-11 10:49:37
郭庚茂:
所以,“三农”问题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制约“三化”发展的最现实问题,城镇化水平低是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最突出的聚焦点,这就是河南的实际。所以,解决“三化”协调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讲,要通过农业现代化来稳固粮食基础,通过推进工业化来实现经济的主导,通过提高城镇化水平来实现高度集约的发展,提高社会总资源的配置效率。所以,要以城镇化来引领。
具体来讲,从河南现在研究的思路来看,要着力研究三个机制:一是土地节约利用机制;二是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三是城乡利益协调机制。这几个方面如果不突破,“三化”协调就难以实现。
2011-11-11 10:51:37
郭庚茂:
从当前紧迫问题出发,我们在集中解决四个方面的关键问题:一是土地问题,解决土地矛盾,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河南省情,根本的出路在于节约、集约、挖潜,所以我们提出一个“三保一高”的目标,“三保”即:一是严格保护耕地、坚守土地红线。河南的基本农田,国家给我们确定的是1.0175亿亩,这个红线必须死保。二是保障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土地需要。三是在土地占用过程中要高度保护农民的合理合法的土地权益。“一高”即:实现土地的高效集约节约力度,来缓解土地矛盾。我给大家交这么一笔账,有没有可能呢?有的。出路从哪里来?城乡节约用地挂钩,现在河南乡村建设用地一共占用了2360万亩,人均248平方米,不到4分地。如果河南城市化水平超过50%,在现有基础上还要占多少地呢?还需要450万亩地,达到50%,这是需求账。如果把农村占用土地的人均248平方米降低到200平方米,就可以腾出400多万亩地,就可以实现供求平衡。我们测算,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有900万亩的潜力挖出来。所以说,通过城乡挂钩、节约、集约、挖潜,这个路还是有的走的。
2011-11-11 10:52:34
郭庚茂:
焦点问题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又加了“一保”,焦点问题就是要处理好与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土地的挖潜利用当中,一定要保护农民的利益。我们基本的原则就是让农民在土地挖潜利用当中,要成为受益者,而不能成为受损者。土地增值部分一定要使农民得到他合理的那一部分。从现在实践上看,只要做到这一点,等于利益共享还是可以形成的。
2011-11-11 10:54:16
郭庚茂:
二是人的问题。人口普查河南的常住人口是9405万,但是有1200万还在省外打工,超过6个月的都统计在当地了,但是他的家庭的根基,老婆、孩子都在当地,所以加起来河南的总人口有一亿零四百万人,农村人口还有6700万人。这么庞大的农业人口如果不解决,现代化是搞不成的。所以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一个是向农外产业转移,一个是向城镇转移,解决这两个问题是“三化”协调的关键性问题。我们大致有几条基本的对策,1.先解决技能问题,所以实施劳动力技能素质提升工程,通过技能增强他的就业能力,提高他的收入水平,为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创造条件。2.发展非农产业,增速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利用产业转移的机遇来承接一些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
2011-11-11 10:54:53
郭庚茂:
三是用产城互动来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我们在108个县,每个县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了一个产业聚集区来聚集产业,通过产业的聚集,引导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劳动力的转移带动农村人口的转移。同时,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抓了一下五个环节:就业、配套建设公租房,有了就业就解决住房,有了住房解决孩子上学,有了学解决医,最后是养老保险,通过这五个环节,用农村劳动力转移来创造一个综合性的条件。现在河南每年转移的速率大体上是一年100万人,今年要快一点,今年到三季度已经转移了100万人。还有一个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刚才杜主任讲的怎么解决种粮吃亏的问题,就是解决粮食比较效益低的问题。
2011-11-11 11:00:31
郭庚茂:
刚才杜主任代表国家已经表明了态度,要加大扶持力度,国家政府调解。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技术的提高和生产条件的改善,提高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也就是说来提高自身的效益,这方面有成效。另一方面,健全农业的组织化体系,通过合理的组织化水平实现合理的规模经营,建立完善的产销对接的机制,来保证农业利益的实现和提高。实际上城乡统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现在城乡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很大,特别在就学、就医、社会保障这方面的差异比较大,这就是说的民生的问题。我告诉大家一个可喜的信息,这几年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有了长足的发展,比方说农村医疗保险叫新农合,已经覆盖到了90%以上。基础教育在进行结构调整,解决农村教育布局不合理,教学质量低的问题。农村也在进行危房改造,在完善水、沼气、图书室、电视、电话、“三通”,各种公共服务条件已经大大改观,我们还要继续为此做出努力。谢谢。
2011-11-11 11:02:30
郭卫民:
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工业化,是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焦点难点,也是很期待的亮点,也是一个很核心的问题。
2011-11-11 11:06:17
东方卫视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想问杜主任,去年姜和蒜的价格被炒得非常高,有些地方政府就出台政策,要求农民增大产量,但是最近我们看到,姜、蒜的价格跌得很厉害,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价格是降下来了,但是姜农和蒜农损失比较大。网上有一些网民认为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有点过度,我不知道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第二,前几天公布的10月份CPI和PPI的数据大幅度下降,经济学家担忧,价格的剧烈下降可能是经济衰退的信号。我们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是否会做一些调整?在您预估看来,是否能够完成今年年初提出来的CPI保持在4%的目标?我想问一下郭省长,中原经济区在未来五年之内您想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谢谢。
2011-11-11 11:06:51
杜鹰:
我简单说一下,您刚才提到关于农产品价格,特别你点到的是蔬菜价格的波动问题,这是不是行政干预的结果?我想关于这类产品的价格早就已经放开了,市场化了。波动很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中国农户生产的经营规模太小,他安排种植计划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左邻右舍,去年价格好,他今年就多种,如果今年价格不好,他明年就少种,这样就形成一个同步效应,多种的时候都多种,少种的时候都少种,这样就会出现产量和价格的波动。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还是要完善我们的信息发布和信息指导。最近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在这个《规划》里,对蔬菜的生产、流通、价格和市场供应及稳定都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你问到宏观经济、CPI这些问题,国家发改委会在适当时候通过别的渠道来和你们沟通。谢谢。
2011-11-11 11:08:10
郭庚茂: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目标,《指导意见》有一个原则的表述,按照原来的设想,《指导意见》完了以后要搞一个规划,所以具体的目标应当经过规划论证以后再确定。但是大致的目标我们是有的,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刚才我已经说过了,2015年我们要保障达到1200亿斤。二是,在民生方面,城乡居民收入要同步,现在是有差异的,要同步提高。三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在结构、质量、效益方面要有明显的提升,在城市化的质量水平上,我们初步研究,2015年要达到45%以上。这些具体的指标正在研究论证过程中,但是原则性的目标已经明确。
2011-11-11 11:10:07
香港大公报记者:
一些地区在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生态环境可能损失的比较厉害,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任务也提出,要积极探索不损失农业粮食和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发展“三化”,我想请问一下,怎么样保证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当中不损失生态环境?谢谢。
2011-11-11 11:12:32
郭庚茂:
你提的问题非常好,因为两个“不牺牲”有一个还没有讲。生态环境关系到可持续发展,这应该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意,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当中明确必须要达到的目标。所以,河南省已经对这个事情做了很多安排和重要的部署。第一件事情,我们在搞环境总量预算,在未来五年到十年,我们把环境要控制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然后倒推建设项目所允许的环境容量,这条很厉害,不但要算到省,还要算到市、县,如果这个地方没有这个环境容量,那就不能再排放或者再上一些排放性的项目,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得到了国家环保部的高度重视。
2011-11-11 11:13:45
郭庚茂:
第二件事情,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已经实现了每个县都有污水处理厂,现在正在做环保设施的在线监控,利用信息化监测排放量多大、排放的什么,24小时监控,如果没有监测手段、监测数据,往往是一本糊涂帐,板子都不知道打到谁身上,互相推诿,这是很重要的一条。第三件事情,我们在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去年到今年,我们第三产业的投资明显高于第二产业的投资,通过结构的变化来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第四件事情,机制的创新,我们在研究排污权的交易办法,准备出台。你的排放要付代价,减排可以作为一种权益,通过交易得到补偿。应当说,我们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正在取得新的进展。谢谢。
2011-11-11 11:14:31
记者提问:
郭省长,我们知道中原经济区本身就是河南经济区,河南经济区规划里面提到中心城市是郑州,但是有一个矛盾,河南省在全国排名是第五,郑州排名第20。在未来,比如2015、2020年的5至10年期间,这个矛盾是不是考虑要协调一下,把郑州的排名也提升一下,里面有没有可能行政区域的调整,比如说把开封划到郑州。另外一个问题请问杜主任,规划里比较亮的先行先试里的点是人地挂钩,有没有可能河南在占地方面是先占后补,这种可能性有没有?另外,除了先行先试的政策之外,其它的很多政策,比如说信贷、资源税、上市、金融,其实都是普适性的一些政策,不只是对河南有用。我的问题是,有没有可能出台普适性的区域政策,不考虑区域差别。谢谢。
2011-11-11 11:16:46
郭庚茂:
我先澄清一下你的说法,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但不仅仅是河南,是中国的中原经济区,因为《指导意见》上表述的很明确,它是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区域,是一个超越河南省区域的范围。所以拜托诸位新闻媒体一定不要把中原经济区和河南等同起来,河南是主体。至于跟周边地区的对接问题,正在积极推进,原来这个计划是在规划当中来进行相互之间的协商,保留各方的意愿,既考虑到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尊重各个地方的自主选择,所以它的准确边界现在还没有确定。
2011-11-11 11:17:50
郭庚茂:
至于郑州的问题,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城市,又是国家级的区域中心城市,它发展很快,位次在全国大城市当中不断提高。我们对郑州的要求,主要是让它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也就是说一方面自身要发展,一方面要服务周边地区,带动全省乃至周边地区的发展。所以,现在郑州做的很多事情都带有明显的“中心”特点,比如说交通枢纽中心、物流中心、通讯中心,将来的医疗服务中心,国家明确规定,郑州要建设大型航空枢纽,要完善铁路枢纽,要完善物流仓储体系等等,所以,主要是让它发挥实际的服务带动功能和作用。
2011-11-11 11:19:19
郭庚茂:
当然,跟开封的关系,我们现在是力求促进城市集群发展,所以在推进郑汴一体化。城市群的发展有这么四句话,叫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因为城市群可以互相接踵,一些资源、一些服务功能可以共享,这样有利于它的发展。城市群侧重于它的实际功能上和各种专业分工上,行政区划不是最根本性的,所以我也直率地告诉你,没有把开封划入郑州的试想。
2011-11-11 11:23:17
杜鹰:
你刚才问了我两个问题,我做简要回答。一个关于允许中原经济区先行先试,这个毫无疑问,32号文件专门有一节,明确中原经济区应该加大“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先试工作的力度,这个先行先试在文件里并没有封闭,不是说一定要在哪个方面先行先试。刚才郭省长和我已经向你们介绍了,中原经济区就其探索的命题和它所承担的任务而言,它某种意义上就是试验区,就是要为全国同类地区探索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因此,凡是涉及“三化”协调发展问题,中原经济区都要先行先试。二是先行先试也不能胡来,您刚才讲土地能不能先占后补,什么“先占后补”、“只占不补”,这是属于必须纠正的事。我说了,土地问题的解决只能在节约、集约这四个字上做文章,在这方面我们去先行先试。再有,重大的政策问题在先行先试之前应该报告国务院。这是我对于你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2011-11-11 11:24:19
杜鹰:
第二个问题,你问到现在有一些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将来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区域政策。我想纠正你一下,从来我们都是在共同的或统一的政策前提下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不是说现在是差别,将来就不差别,不是说现在没有统一政策,将来要有统一政策,不是这样的。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现在说中西部地区应该给它一些差别化的产业政策,那是指的什么呢?在节能减排这项事情上,在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发展上,无论是东部、中部、西部,都必须执行这个政策,只是我们针对中部和西部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不同这个特点,给它的门槛适当放宽一点。
2011-11-11 11:25:56
杜鹰:
比如节能减排的指标、万元GDP能耗、COD的排放,任何一个地区都必须执行,但是在具体的减排任务上,我们可能对中西部稍微放宽一点,因为它处于工业化的初、中级阶段。比如转移支付,这个财政政策全国是统一的,税收,增值税、所得税全国是统一的,但是针对中西部的情况,转移支付在计算的时候就要多考虑一些因素,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中央也明确,对西部地区鼓励类的产业所得税可以减按15%征收,这是差别化的。但是转移支付、交税、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等等,这些政策是统一的。所以,一定要搞清楚是统一政策下的,根据中国国情地区发展不平衡所实行的差别化的政策,这两者不应该是矛盾的,应该是统一的。谢谢。
2011-11-11 11:27:04
科技日报记者:
我想请问郭省长,要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科技创新在其中究竟发挥什么作用,您刚才也谈到农业科技创新发挥的影响,我想请您具体谈一下。包括河南省在科技工作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谢谢。
2011-11-11 11:28:46
郭庚茂:
记者的思维敏锐,都抓住一些非常要害的问题,我非常愿意回答。转变发展方式是我们当前紧迫的任务,科技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最根本途径。我们现在实际生产生活当中的很多问题还得通过科技进步来加以解决,特别是在我们资源比较匮乏、人口众多的情况下,靠简单的规模扩张都很难找到出路。所以,加快自主创新,我们河南叫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应有之意,也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河南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在科技创新中的一个总的思路就是要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具体来讲有五个环节:
2011-11-11 11:29:51
郭庚茂:
第一,壮大主体。特别是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其它像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但是我们的着力点是要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力军。所以,河南的一些大型企业现在有几个都创办了自身的研究院。
第二,科技专项。由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每年研究生产生活和发展当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设立若干重大科技攻关课题,省政府集中财力加以扶持,解决一些关键性的、瓶颈性的技术难题,来带动发展方式的转变。比如我们最近对煤化工的新产品实现了突破,原来都是搞甲醇,亏损很严重,现在开发出了市场需要、价值附加值比较高,而且污染又比较轻的产品。
2011-11-11 11:30:48
郭庚茂:
第三,健全机制。主要是探索产学研能够有机结合的实现途径,现在比较有效的办法叫产业技术联盟,河南在新能源汽车上运用产业技术联盟取得了成效。
第四,建设载体。我们发展了一些高新技术园区,在一些产业聚集区着力培育孵化基地,来促进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有一个可以承载的空间区域。
第五,搭建平台。科研创新没有平台不行,重点是解决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去年河南省的国家实验室实现了零的突破,国家批准组建了5个,今年有可能再组建2个,我们搞了一大批省级的工程研发中心,这样就有这么一个巢,来吸引这些高端人才,也包括一些海归人才,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研究创新开发。
2011-11-11 11:32:15
郭庚茂:
我借这个机会,再次对境内外、国内外的媒体朋友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感谢你们对中原经济区,也包括河南省的关注关心。河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都有很多可鉴赏的方面,诚恳地邀请各位记者朋友到河南看一看,欢迎你们考察指导。谢谢。
2011-11-11 11:33:36
郭卫民: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11-11-11 11:34:25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港澳侨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