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北京 多云 24 ~ 13 ℃ 微风/台北 晴转多云 27 ~ 18 ℃ 微风
 
字号:
2008年5月8日国新办就科技奥运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

  时间:2008-05-08 13:52    来源:中国网     
 
 

  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半个小时前,北京奥运圣火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举世瞩目。刚才一些记者朋友们也在说,火炬上珠峰一定有很多科技创新。大家也知道,北京奥运会在筹办过程当中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理念。今天我们特别请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先生向大家介绍科技奥运的进展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先生、北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杨义春先生、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秦勇先生。现在请万钢先生作介绍。

  2008-05-08 09:58:28
  万钢:

  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早晨好!

  今天上午9点11分,中国国家登山队成功地登上了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并且成功点燃了奥运圣火火炬。这是中国对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独特贡献,又是奥运与科技的又一次最完美的结合。珠峰今天上午的风速是18米/秒,温度是负26度。低压、缺氧这些因素,都很不利于燃烧,在这样的条件下,能不能把火炬点燃,在点燃之后,点着的火炬的火焰能不能被电视画面所展现出来,这些都是科技奥运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008-05-08 10:00:00
  万钢:

  两年多以前,科技部就通过组织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和国家登山队共同组成的专业研发团队,开展了珠峰火炬燃烧关键技术攻关课题的研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研制成功了包括火炬、火种灯、引火器、圣火台四大类产品。今天我们看到登山队员登上了珠峰,点燃了火炬,我们感到十分高兴。对登山队队员们发扬顽强刻苦的精神,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登上珠峰,把圣火点燃在世界屋脊的最高峰,我们在这里表达由衷的敬意。我们对这些科技人员默默无闻地为这次成功登顶所做的创新和贡献,表达敬意。

  2008-05-08 10:02:15
  万钢:

  参与火炬登顶的媒体朋友们,包括电视摄像的记者,他们也得早去,得在路边找到摄影地。他们面临着同样艰难的环境条件,甚至还要危险,他们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奥运圣火成功登顶,是振奋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奥运史上的一件大事。所有的团队,包括我们气象人员、科技人员、研究火炬的人员,包括媒体的朋友们,包括登山队的队员们都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全国的电视观众们,几亿双眼睛在看着火炬登顶,我想,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的又一个值得庆祝的大事。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点燃,说明了中国人民对于奥运的深厚情谊。

  2008-05-08 10:05:49
  万钢:

  现代奥运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为了把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承诺,全国科技界结合北京奥运会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发挥团结协作和联合攻关的优势,开发和应用了大批先进、适用的创新技术成果,一方面为北京奥运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另一方面也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科技以及产业化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即将开幕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定会成为奥运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奥运会,也会成为奥运史上节能环保程度最高的一届奥运会。

  2008-05-08 10:15:10
  万钢:

  七年以来,科技奥运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一是为北京奥运会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科技支撑,把“科技奥运”的理念变成了实际行动。

  申奥成功后,科技部便会同北京市等有关部门,制定了“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围绕与举办奥运会直接相关的场馆建设、大型活动、赛事组织等方面的科技需求,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应用,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一大批先进技术应用于北京奥运建设中。

  2008-05-08 10:16:58
  万钢:

  前几天我去参观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建设,很巧,一位主要的负责人是我的校友,他介绍了如何用大规模的计算机和辅助系统进行设计,如何采用先进的工艺进行加工,如何在建设当中采用大量的高技术。我参观“水立方”的时候,感到这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在系统设计、成形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环保的建设、空调节能和舒适度,以及使用半导体照明(LED),等等,都表现了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我们都知道,LED照明与白炽灯相比,节约了70%左右的能量;同时科技还使这种LED照明具备了光影奇观和独特艺术造型的魅力。

  2008-05-08 10:18:33
  万钢:

  二是集成应用了一批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技术,以科技创新支撑“绿色奥运”的理念。

  围绕“绿色奥运”建设和节能减排目标,重点开展了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一批先进的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高效节能和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500多辆新能源汽车将投入使用,使奥运中心区域的交通实现了“零排放”。这是奥运史上的第一次。同时,在奥运会周边运行的近百辆混合动力汽车和几千辆燃气汽车,都达到了国4排放的标准。北京实施了国4排放标准,把整个排放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它是中国政府,以及科技人员、企业共同作出的努力,也是对世界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具体的行动,一个具体的贡献。

  2008-05-08 10:25:17
  万钢:

  三是大量运用了信息通讯和智能交通等先进技术成果,丰富了“人文奥运”内涵。

  通过应用信息通讯、智能交通、安全保障等当代最高技术成果,北京奥运会基本实现了“4个ANY” 的承诺,奥运会的信息服务、城市交通、食品安全、气象保障等服务更加快捷方便,更加个性化、人性化,体现了人文奥运的理念。

  2008-05-08 10:29:14
  万钢:

  有些朋友会问,科技奥运仅仅限于奥运吗?不是的。科技奥运不只是在奥运会上的展现,同时也是产业化的开端。因为这些科技奥运成果,在应用到奥运场馆之前,都经过了大量的科学试验,通过了各种各样严格的认证。比如新能源汽车的的使用、节能灯的使用,性能、安全、耐久性和可靠性方面,都已经通过了国家测试,同时也经过了大量的示范运行。在这次奥运会上,广大的运动员和参加奥运会的大众都将享受到这些科技成果为人们带来的生活上的便利。同时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使科学技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发展。

  2008-05-08 10:30:47
  万钢:

  为了让世界各国人民和国内公众了解“科技奥运”所取得的重大成效,体验和感受科技奥运的理念和内涵,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北京奥组委将连同其他有关部门在今年5月20日至25日召开的“第11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期间,举办以“让北京更美好、让奥运更精彩”为主题的科技奥运展览,主要内容将以科技支撑“绿色奥运”、丰富“人文奥运”为主线,围绕“科技奥运”六大目标展开,参展项目有150多项。欢迎各位届时参观,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下面我和北京市科委的马林主任、北京奥组委技术部的杨义春部长和科技部计划司的秦勇副司长共同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大家。

  2008-05-08 10:35:56
  郭卫民:

  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请先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08-05-08 10:38:35
  中国日报记者:

  您刚才提到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我们都知道,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带来尾气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请问新能源会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哪些答案?第二个问题,奥运安保和奥运食品安全是大家关注的领域,请在座的负责人具体谈一下,会采用哪些先进的科技来保证这些领域的安全?

  2008-05-08 10:38:47
  万钢:

  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新能源汽车是我们国家应对汽车迅速发展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一个重要科技项目。从2001年开始启动以来,到现在已经七年多了。在这七年多当中,我们致力于“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同时也致力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和研究。目前,我们国家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有6-8个产品上了产品公告。武汉的混合动力汽车试验已经开展了将近5年的时间,有一百多辆混合动力的公共汽车在武汉试运行,已经超过了三年,运行里程超过了几百万公里,有几百万乘客乘坐过。下一阶段,全国许多城市,比如说长沙、长春等等,都将开展这方面的示范运行。在武汉,同时还有几百辆电动汽车,在旅游区、城市中心区,以及一些大型的生活小区中进行个性化的运营。

  2008-05-08 10:39:35
  万钢:

  我国的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最近几次国际大赛当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次奥运会上将有通过产学研结合研发成功的50辆锂离子动力大客车进行载货运行,还有5辆燃料电池大客车进行示范运行,有20辆燃料电池轿车为奥运官员和媒体记者提供服务;同时还有三百多辆各种各样的场地车、游览车、清洁车运行,将使奥运中心区实现零排放。同时,在奥运的周边还有几百辆混合动力大客车进行线路运行。北京市已经有几千辆燃烧天然气的汽车,经过多年的试运行,这次也将参与整个科技奥运清洁汽车的运行。这些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应用,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化的发展。

  下面请杨部长介绍一下奥运安全保障的科技创新工作。

  2008-05-08 10:43:32
  杨义春:

  奥运安全保证方面采用的新技术,为观众服务方面,主要是体现在运用了先进、可靠、实用的图象识别技术,比如说射频识别技术,我们叫RFID,主要用在奥运场馆的通行证件和观众入场券上。采用这些技术,主要是用在开、闭幕式和主要竞赛场馆,目的是为了增加防伪的功能,同时为观众快速通过,不造成拥堵,提供便利的服务,也体现了“人文奥运”的精神。

  2008-05-08 10:47:45
  万钢:

  下面请马林主任为大家介绍一下奥运的食品安全问题。

  2008-05-08 10:49:24
  马林:

  北京市历来重视食品安全工作。2002年开始,市科委连续进行了三期安全食品科技工程。在这个工程的带动下,全市已经形成了25项安全食品方面的地方标准,从种植、养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北京市科技工作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要求各个委办积极配合,把研究的成果不断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目前,全市已经有分布在十几个区县的29个A类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

  同时,我们在前年完成了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品种的换代工程。为了更好地保证奥运会的食品安全,奥组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在29个食品安全基地中又优选了9个奥运食品基地,这些基地生产的产品都满足A类无公害标准。同时,对于不是在本地生产的产品,北京市也加强和产地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加强技术标准的确定和检验标准的研究。我们相信奥运的食品安全是有保证的。

  2008-05-08 10:49:45
  万钢:

  另外还想补充一点,我们都知道,食品运输过程当中,有各种各样的环节,因此在食品运输方面,我们将大量采用电子标签技术。这个电子标签的技术已经在上海去年进行的特奥会上面成功地进行了试验,这是食品运输环节当中的一个保障。有些媒体已经介绍了,奥运食品安全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是有保证的。

  2008-05-08 10:53:38
  路透社记者:

  我们发现中国屏蔽了许多网站,比如说法轮功的网站和支持藏独的网站。作为媒体来说,我们需要知道各方面的信息,奥运会期间,中国是否会对这类网站解禁?

  2008-05-08 10:54:18
  万钢:

  我们今天主要是谈科技奥运的事情,其他的事情我不是很清楚,但是也可以给予一些回答。

  网站的事情,中国政府一直是很谨慎的,我没有得到明确的消息,要关闭哪一类网站或者屏蔽哪一类网站。但是为了保护青少年的教育,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是会有一些管制的措施。关于这次奥运会的新闻广播和新闻采访,国务院新闻办已经作了很多解释,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记者的采访。

  2008-05-08 10:54:50
  郭卫民:

  我同意万钢部长的回答。补充一句,各个国家对互联网的发展和管理都有各自的有关规定。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政府的主管部门对互联网的发展和管理也有一些规定,我们对互联网的管理也是按照这样一些法律法规来执行的。

  2008-05-08 10:55:36
  中国工商报记者:

  万部长,正在珠峰进行的奥运圣火传递和通信保障都采用了哪些先进的技术?

  2008-05-08 10:56:10
  万钢:

  今天我们看到珠峰圣火的传递,画面确实很清晰,整个场面都比较完整,应该说这是因为我们媒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朋友们做了大量工作。据我所知,整个通信的保障,从5000多米的大本营到7000多米高的地段,都有这样的移动通讯基站,杨部长和马主任最近去过一次珠峰,知道一些具体的情况,我听说移动站本来设在6000多米的,但是他们移到了7000多米。

  2008-05-08 10:56:36
  杨义春:

  珠峰圣火传递要到达8000多米的高度,能清晰地把图像传到这里来,应该说是很多科技人员,包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中国网通、中国移动长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通过成熟可靠的卫星通信技术,来实现这个传递。这样清晰的画面传向世界,蕴含了很多科技工作者、很多合作伙伴员工的艰辛努力,我们向他们表示感谢。

  2008-05-08 10:58:39
  马林:

  奥运火炬在珠峰这样的高度燃烧,技术上是有很多困难的。刚才杨部长介绍了,从传递的过程,怎么样让观众看到,人们做了很多工作。火炬燃烧本身的技术问题,在2005年的时候就提出了7大类22项要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承担了这个任务,已经连续三次在珠峰地区进行试验。大家今天看到的火炬燃烧的情况是非常振奋人心的,火炬燃烧的质量是非常好的。所谓的7大类22项,实际上主要是解决在低压、低温、高风速、缺氧的状态下,以及在这样高的海拔高度上,如何使得操作更简便。对这样的一些问题,科研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努力,包括从实验室到珠峰营地,每一次试验都有捷报传来,水平不断提高。正是有这些努力,才有今天大家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2008-05-08 11:00:01
  万钢:

  其实大家看到的最关键的一点是第一个点燃的引火器,那个引火器在零下40度、0.3个大气压的条件下,还能抵御12级大风。

  2008-05-08 11:03:11
  美国之音记者:

  我们知道,美国游泳队计划使用一种先进的高科技泳衣,此举引起了争议。我想知道,对这种泳衣,中国采取什么样的看法?如果美国运动员用这种泳衣跟中国运动员同场比赛的话,您觉得公平吗?还是中国运动员也会使用自己创造的高科技的泳衣来参加比赛。在其他的运动项目上面,比如说服装设计等方面,中国有哪些科技创新?谢谢。

  2008-05-08 11:04:15
  万钢:

  你谈的不是这个泳衣,而是训练公平的问题,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运用科学技术,比如说现代数字化的技术、高智能的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一定的锻炼和纠正,包括运动生理的研究,是有助于帮助运动员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的。当然,掌握了这些高技术的国家,或者运动队,会取得一些优先的条件。但是我想,奥运会是所有运动员团结的盛会,象征着互相帮助的精神,所以我们研发的高科技成果可以帮助我国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我们也很愿意帮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共同训练。比如说今天的登顶,我们在西藏的登山学校,不光培养了中国这些出色的运动员,也培养了更多的来自于世界各国的登山运动员。

  至于采用什么样的运动服,可以参加什么样的活动,奥组委有规定,会在这些方面进行考量。这些技术能不能使用,是裁判委员会来确定的。但是,在技术的发展上面,特别是技术手段上面,应该是可以做到全世界运动员都能共享的。

  包括在奥运会上应用的高新科技,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奥运会,对世界的节能环保、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我们也很愿意和世界各国共享这个技术。

  2008-05-08 11:04:55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万部长,北京奥运会提出了科技奥运的理念,到科技奥运的实践,应该说为百年奥运做出了中国人的贡献。请您对奥运科技的内涵和目标,及其对后奥运时期中国科技的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做一下介绍。谢谢!

  2008-05-08 11:13:37
  万钢:

  科技奥运当时确定了六大具体目标,第一是奥林匹克中心区实现“零排放”,中心区周边地区和交通优先路线上实现低排放。第二是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在奥运场馆采暖制冷方面使用比例达到26%以上。第三是在奥运会主要的场馆和设施中大面积使用半导体照明,节能达到60%到70%。第四是水资源综合利用,奥运会场区、中心区雨洪利用要达到80%,奥运馆内的中水回用达到100%。第五是智能交通和诱导,诱导率达到80%以上,平均时速要达到奥林匹克交通优先运行的车辆的平均时速不低于60公里,以及对5000辆奥运车辆的监控和服务。第六是实现信息化服务的要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4个ANY”。

  2008-05-08 11:14:29
  万钢:

  在奥运会结束以后,这些车辆将进行长期的示范应用,同时要开始更多城市的示范应用和推广应用,特别是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成熟,得到了国家的认证和产品公告。新能源技术已经分布应用到全国各地,特别是太阳能硅片的生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硅片生产国家。

  智能交通在我们国家已经有十几个城市开展了这方面的大规模应用,基本上所有的城市都开展了这方面的试点,我说的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水回用、污水处理等技术,特别是在奥运场馆单独区域应用的这些技术,将应用到生活小区的建设当中,为小区节约用水而服务。信息TD-CDMA技术在北京奥运会大范围应用之后,全国也将有十个城市应用。

  2008-05-08 11:18:40
  万钢:

  最近在北京举办的“气候变化和科技创新国际论坛”召开了一个专题,叫“碳平衡和绿色奥运”,对北京奥运会期间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减排数量进行定量的研究和分析。根据国际标准测算,北京奥运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运动员等增加的排放数量大概是118万吨。“绿色奥运”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科技的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包括对车辆的控制等等措施,可以减少排放100到129万吨,能够使排放达到基本平衡。

  为什么要进行北京“碳平衡”的研究呢,“碳平衡”研究是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决心,并做出了大量的努力,我们希望它能够成为中国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范例。

  2008-05-08 11:26:28
  美联社记者:

  杨部长,您刚才提到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上可能会采取RFID入场券和门票的识别技术,可能要采用一些芯片的技术,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会不会导致现场出现进场不顺,出现延误?因为这项技术在2006年世界杯上已经采用过了,当时就出现了问题,不是很成功。

  2008-05-08 11:27:50
  杨义春:

  我们也注意到,德国世界杯上采用RFID技术门票的情况,也总结了他们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在这方面,我们也采取了一旦出现问题的应急处理措施,应该说是能够保证不发生拥堵,顺利让观众通过。

  2008-05-08 11:29:12
  万钢:

  新的技术在应用的时候,牵扯到技术、产品和人三者之间的结合。这三者之间的默契配合实际上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我有幸参加了您所说的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刚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有一些问题,但是我看的那一场,大概因为是接近尾声了,德国队和意大利队那一场比赛,当时场子是很满的,进场的时候就已经顺利多了,没有什么障碍。

  我们已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相信我们能够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2008-05-08 11:30:18
  东方早报记者:

  有两个问题。第一,关于新能源汽车,这个新能源汽车成本如何?推广的空间有多大?如果推广的话,会不会增加行驶的负担?第二,关于月底的科技展览,我们看到展览的项目很多,奥运安保方面,除了有警用直升机、警用装甲车,还有快速检测技术,食蝇的快速监测技术,这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展馆里都没有苍蝇?

  2008-05-08 11:31:45
  万钢:

  我先介绍一下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我们当前推行的第一目标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现在所使用的混合动力大客车,一般说起来节能达到了20%到25%左右,在不用空调的天气下可以达到30%的程度;成本大概也要增加20%到25%左右。这里就有一个短期和长期的计算。短期看来,投资是要大一些,一般在运行两年左右的时间,投资成本就可以收回,一般运行四年,就会有盈利。深圳和武汉及其它一些城市的示范应用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北京也有城市大客车的运行,节约的成本就更多一些,一般一千瓦多一些的电可以开一公里。我们都知道一般大货车的运行或者柴油车的运行,一百公里当中要用8升油,这还算是比较好的车,所以成本要高一些。它的运行,一般说起来,在短途路线上,比较容易运行。一般说晚上充电,中午还稍微补一点。采用锂离子电池之后,补电的要求就不是那么明显了,车子也轻了一些。总的说起来,可能在一次投资上会增加一些成本,但是运行一到两年之内,可以收回这些成本。但是它对于环境的贡献是很明显的,而且总体说起来,油料价格是在增长的,在以后的价格变化当中,新能源车还是处于有利的地位。

  2008-05-08 11:32:41
  万钢: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说一点我的看法,不一定对。奥运会场馆的清洁、安全保护,包括对公共卫生的高度注意,并不是说不让苍蝇飞进来,还主要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苍蝇在飞的时候,因为它是从不同的地方对奥运会造成干扰的。

  2008-05-08 11:36:16
  新京报记者:

  万部长,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回给我们的材料里,有很多让我们觉得很好奇的高科技,有关方面是不是做过测算,这些技术预计有多少是可以做到产业化的?产业化之后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市场潜力?第二个问题,您刚才谈了很多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情况,我想技术上的创新比起体制上的改变可能更容易一点,比如说国内能源价格机制似乎并不太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能还是在鼓励使用大排量、高污染的汽车。请问万部长,对于这种体制的现状,是否有改变的必要?怎么样改变?谢谢。

  2008-05-08 11:37:48
  万钢:

  第一个问题,我们介绍了很多很多的技术,每一项技术都是通过产学研集合、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研发的。所以我建议,也欢迎大家都去参观北京的科博会,科博会上非但有技术的展示,还有承担这个技术、生产这个产品的厂家的介绍。同时,北京科博会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有科技洽谈,有新技术的交流和推广。全国各省市都有庞大的参观团来参观,进行洽谈,进行技术的交流。应该说,这些技术也不光是北京的企业,主要还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企业对奥运会的大力支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使新技术产业化和商业化,取得商业的利益。

  2008-05-08 11:39:09
  万钢:

  关于价格水平、价格机制和技术的开发,以及最终用户的使用,这三者从国家、政府的角度看,应该保持一定的平衡。油价不断上升,实际上也是开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人们对于环境的破坏不满,都希望环境变好,这是节能环保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而技术的开发,需要一段时间,需要公众的认识,这又是一个因素。这三者之间要取得平衡。我们想,“科技奥运”展示的节能环保的成果,在产业化的推行过程中,政府也一定会在政策上,特别是价格机制上给予相应的调整和支持。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科技要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的论述着重提了三点,一是新能源汽车,二是高速轨道交通,三是工农业节水。可见,政府实际上已经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我们也希望,跟上社会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当我们的高新技术逐渐走入市场的时候,政府一定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包括价格机制,来保证和推动这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08-05-08 11:41:54
  郭卫民: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2008-05-08 11:47:40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2008年4月22日国新办就电力工业运行和电力监管等方面情况召开发布会       ·2008年4月17日国新办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等情况举行发布会      
·2008年4月9日国新办就近期西藏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       ·2008年4月2日国新办就西藏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2008年3月17日国新办就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       ·2008年2月28日国新办就日本水饺中毒事件调查进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图片
·中台办国台办要求灾区台办全力救助受伤受困台胞
·秦刚:反对台当局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高强细说大陆促进两岸卫生交流合作措施
·高法相关负责人:依法、公正、高效保护台胞合法权益
·林文漪:“五一口号”精神指引下台盟事业前景广阔
·台湾多个县市再掀熊猫争抢热潮
·周报: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台当局“入联公投”遭到国际社会反对
·周报:台湾民众呼吁拒领“公投票”
·台当局调整两岸经贸政策被质疑选举花招
新华新闻 | 新华台湾 | 新华福建频道 | 人民海峡两岸 | 中新台湾新闻 | 央视台港澳频道 | 光明网 |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海峡新闻网 | 闽海网 | 环球网 | 刺桐之声 | 四川新闻网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