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经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而她更将她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了慈善事业,她又是一位卓越的医疗体系管理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同时她又是一位终身不领薪资的志愿工作者。在她的视野里,慈善没有国界。在今年的5?12四川大地震期间,她第一时间把救灾物资和慈济的爱心一同送到了四川灾区,她就是我们今天节目的主人公林碧玉女士。
台湾慈济佛教基金会1966年创办于台湾省花莲县,是立足台湾、宏观天下的慈善团体,四十年来在台湾致力于社会服务、医疗建设、教育建设、社会文化等志业。慈济的志业包含: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四项;另投入资金到骨髓捐赠、环境保护、居住小区志工、国际赈灾等八项事业。
主持人:尊敬的林女士,您是一位著名的慈善人士,您还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那么您是怎么走进慈善事业的呢?
林碧玉:人性本善嘛,过去在台湾,我们会看到很多国外的人士到台湾来从事慈善的工作,那个时候就觉得,他们都可以从这么远得地方来到台湾来帮助台湾的民众,那身为我们年轻的一辈呢,也应该要投入这样的一个工作。
主持人:正如我们的了解,慈济功德会的团体由佛教徒或者修行人士组建的,那么我想问的是,慈济更偏重于是一个宗教团体还是一个慈善团体呢?
林碧玉:事实上呢,慈济就是在证严法师她用智慧来引导,或者是来教化、来教育所有的慈济人,当然她是一个宗教家,因为她是一个出家人,所以呢,是以佛教的精神,可是,她的精神就是一个佛陀得慈悲、智慧的精神,用佛陀的精神来从事慈善的工作。
主持人:您多年的慈善事业里您最大的乐趣在哪里?有没有困惑过呢?如果有,您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林碧玉:在人生的这一条道路上,我想,每一个人,每一天,他都会有困惑,可是这个困惑,是为自己,是以利己作出发的困惑呢,或者是以利他的出发产生的困惑呢,而且最重要呢,就是要有坚定不移的毅力,才有办法去让我们的脚步不会停歇。
多年来,台湾慈济基金会在林碧玉的主导下,完成了多项世界各地灾难的赈灾工作。 1991年,协助中国大陆遭受水灾的四个主要城市的居民,建设学校、养老院、房屋,共3000余间。 1999年-2001年期间,重建了50所9?21大地震倒塌的学校;并在重建过程中,着重环境保护和绿化。 2008年5月至今,派出数十位志工到四川配合抗震救灾。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做慈善工作最重要的是持续性和资金的跟进,以及监督,分配都是重点,那么我们慈济是怎样实施对慈善资金的管理、监督及使用分配的呢?另外我们基金会有没有资助的重点?
林碧玉:慈济基金会它本身就是有慈善、医疗、教育、人文,人文呢,就是一般所说的文化,那再来就是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社区志工,还有环境保护,一共叫做四大志业,八大脚印。在慈济人的,或者是说证严法师她一直提到说,在她的领导之下呢,大家的事业能更宽广,所以,有一句话叫做:心宽念纯,心要宽,念要纯。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思维下,没有办法说是特别着重在哪一个方面,但是呢,有一些事情呢,他是有一个固定的方向,或者固定的工作呢有很明确的目标可以去执行,去推动。比如说,正规的教育,它(就有)一定的学生的人数,那就可以在一个有计划的轨道上去运行。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林女士,做志工和义工它的区别在哪里?做志工是不是意味着在具有博爱无私的精神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精力和经济实力?
林碧玉:其实,有心就能当志工,志工跟这个义工最大的区别,义工他就是一个义务的工作者,我是义务的,我是来做义务的啊,所以他是做义务的,他可做可不做。可是志工呢,就不一样了,志工的 “志”啊,它是一个士者的心,那就是自己的志向,自己立定这个方向要去付出,所以,这个等于是自己的使命,自己的责任,或者是说自己对自己的,给自己的一份祈希,就是希望自己的生命丰富,自己的生命多延,所以志工不是有钱人的权利。
主持人:慈济的医疗志业遍布海内外,那么慈济的医院是否面对过到底是“抢生意”还是“造福田”这样的质疑?您如何面对这样的质疑的呢?
林碧玉:其实,我是觉得这是一个社会观念的偏颇,当我们第一所医院在台湾的东部花莲新建的时候,其实那是在非常困难当中,我们看到在台湾的花莲,医疗的水准非常的落后,它交通不便,包括骑自行车跌倒了头部受到创伤,都没有医生可以治疗,所以他们必须透过救护车要送到台北,那交通不便经常在半路就要折回来,因为人已经走了,已经去世了,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证严法师就觉得她想要为花莲,为东部地区来兴建一所医院,所以说如果这个医院完成的话,希望跟台湾的台北的台大医院或者是大型的医院的医疗的水平是一致的,让东部的民众不用在因为生病到台北去就医,可是我要特别说明,我们的医院因为是一个慈善机构,所以一直是处于亏损当中,它并不赚钱,但是虽然它没有赚钱,但是因为有很多慈济人的扶持,现在这个医院,每一所这个医院都是台湾最好的设备,每一所医院都有,当然,您提到说也许有一些人有一些抢生意这样的观念,我们要特别要说明的就是,生命是无价的,医疗是不能将它当生意的,或当一个企业来经营,医疗是要从尊重生命,以人为本,人本医疗,尊重生命,医疗是真正要去扮演一个守护生命的一个角色。
主持人:林女士,您对大陆的慈善工作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林碧玉:我们是91年华东大水患(开始的)
主持人:今年5月12的四川地震慈济也是第一时间发动了抗震救灾活动,请您简单的讲一下慈济当时在四川的工作好不好?
林碧玉:这次在四川,是在5月14号我们就到了成都,15号清晨就开始到都江堰,到映秀或者到北川、汶川这里开始去勘灾,要找一个定点来做服务,从那个点到现在,我们从什邡市落水镇还有在绵阳绵竹棚花村等等,应该一共有五六个点在那里我们都有扎营驻点驻站。一开始我们就想到第一个心灵的抚慰,第二让他们可以去先推开他们的阴霾。想到了他们已经好几天都是吃干粮,我们就开始去煮热食。这个部分做得非常的好,当地的乡亲也参与。他们将白米也送来,菜也送来,甚至我们买菜这些灾民也主动的去跟着我们抢着要付钱。所以,在这样的互助当中可以去见证到人性的自信,也看到我们中国人那份的情分,那份潜藏在自己心中的那份爱。只要有机会让他付出,他就会去做。灾民们或者当地的政府,他愿意接受慈济到那边去学习付出,所以慈济人是带着感恩心到那边去学习付出。 主持人:林女士,根据老年协会提供的资料,您最近积极参与和支持了老年的公益事业,在进一步的老年工作的研究中间您有没有进一步的计划?
林碧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从事一个慈善工作者最重要的是关怀所有的不分年龄族群。那如何可以去伸出我们的双手付出我们的爱?现在全球都是高龄的社会,那这个是全球都会感到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而这些高龄的长者,超过65岁,甚至80岁90岁的长者呢他们都“有所用”,因为“有所用”他们在付出的当中产生的欢喜而不是等待别人来关怀他的那份快乐,因为别人来关怀他的那份快乐是短暂的。如果他因为“有所用”能付出,他的这个欢喜心是持续延绵的。所以我想如果我们有这个机会的话,那我们当然很希望跟老人协会来合作。假设将来我们可以共同合作去创造出在我们中国大陆让这些老人家“老有所用”这样的一个机制,这个人口数是相当的多,这个(机制)对大地、对地球尤其对心灵的环保是会相对会产生非常非常大的效应的。
主持人:最后呢,想请您说一下对大陆的慈善事业有没有什么建议?
林碧玉:建议不敢当。我觉得说我们是不是大家可以一起携手来关怀,来为关怀社会来付出。如果能有一个机会,让慈济也(参与)。因为慈济它不是一个外来的基金会,现在在大陆已经获得独立的法人的登记,也发了一个执照给我们。我们的想法就是说,慈济它本身是一个慈悲济世,它应该是全球人的,它不是慈济人所独享的。所以它在非洲、南非,是当地的民众在推动慈济。如果说是在中国大陆的话,我们等于是大陆的同胞他们所拥有的慈济,而它不是台湾的慈济,它是大陆同胞所拥有的慈济。我们希望能融入这个社会,能让它在这个地方可以生根,本土生根茁壮,而且跟其他的慈善基金会去学习,可以一起真正的去做一个爱乡、爱民、爱大地、保护环境的其中的一份子。
主持人:好,我们感谢林女士今天接受我们的访问,也感谢观众朋友收看这一期的节目。心灵故土,梦想家园。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