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在国共内战中败退的100多万国民党军队及其家属,渡海来到台湾,他们被安置在“眷村”中居住,“眷村”并不是自然形成的村子,而是台湾当局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给军人家属安排的居住地,有点类似现在的社区。而安排的方式就是兴建房舍,让这批新迁移民居住在一定的区域内。1949年以后,台湾各大城市出现了一座座类似小型移民村的眷村。据统计,全台湾共有眷村763个,眷户9万多户。
当时,国民党当局只是把眷村作为一个临时居住地,搭建的房子极其简陋。最初只是用茅草和竹子为主要材料,因此眷村又被称为“竹篱笆”。一来台风,房子就被吹得东倒西歪,再加上没有排水系统,一下雨就淹。
对很多居住过眷村的人来说,眷村的生活是一段充满了艰辛、但却又美好的回忆。当时台湾物资极端缺乏,军人的待遇又不高,因此在眷村初创的日子里,贫穷,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期《台湾万象》将告诉您生活在眷村中的人们是怎样度过那段艰苦的日子,这里又发生过什么令人难忘的事情,如今的眷村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