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观察| 让世界看见生生不息的中国
“今年的蛇年春晚不仅是一场欢乐吉祥的文化盛宴,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越来越多的人正通过这一舞台感受着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魅力。传统与科技交融,非遗与创新并行,中华文化正以自信开放的姿态绽放光彩,让世界看见一个生生不息的中国。”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的台湾青年景之俊看完总台蛇年春晚后这样告诉记者。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世界对春节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而作为春节的重要仪式,春晚自然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今年,景之俊选择与家人留在上海共度春节。吃过年夜饭后,他们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共同欣赏这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盛宴。“今年春晚的舞台上,一位特别的嘉宾吸引了我的目光,那就是美国友人埃文·凯尔。当他登台的那一刻,我想起了去年他无偿捐赠日军侵华罪证相册的义举。” 景之俊对记者说,“在除夕晚上,中国以春晚最高礼遇回馈这份善意,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中‘知恩图报’的厚重情感。当镜头定格在他的身上,我读懂了镌刻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铭记每一份善意,珍视每一颗守护正义的真心。这份跨越世界的温暖,让历史的光芒穿透时空,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始终以赤诚回报赤诚,以善意回应善意。”
“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赠我一场病,又慢慢痊愈摇风铃;赠我一场空,又渐渐填满真感情;世界赠予我拥有,也赠予我回敬……”王菲演唱的歌曲《世界赠予我的》给在北京过年的台湾青年孙芝华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说:“王菲空灵的嗓音唱出了人间百态,温暖了无数观众,告诉我们要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一切馈赠。”
在大陆求学的台湾青年林景茂在今年春节前就搭上返乡航班,从北京回到家乡台湾彰化,与日思夜想的家人团聚。除夕当晚,在享用完团圆饭后,林景茂和家人通过新媒体平台收看了春晚直播,与无数海内外同胞共同欣赏这场文化盛宴。林景茂说:“最令我惊艳的节目是张艺谋导演的创意融合舞蹈《秧BOT》。舞台上,机器人身着东北传统的红绿大花袄,整齐划一地舞动手绢、跳起秧歌。这个节目巧妙地将传统秧歌艺术与现代机器人技术相结合,既让传统中华文化在当代焕发全新的魅力,又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的实力。家人们还问了我很多关于大陆科技发展的问题。”
“过年看春晚,已经成为每年必不可少的传统,这凝聚了无数人的情感和回忆。最让我动容的,还是李现在春晚中带大家跑遍大半个武汉的那段画面。他穿越了三条街道,看似在奔跑,却在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英雄故事。每一条街道都代表着一位英雄——张自忠、郝梦龄、陈怀民,他们的事迹深深烙印在历史中,并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当李现跑向那三条街的尽头——‘胜利街’时,仿佛每一步都在彰显着国家的坚韧与力量。这不仅是对英雄的致敬,也是对中国人那份在困难面前永不放弃、持续奋斗的精神的诠释。中式的坚强与浪漫,正是在这段奔跑中悄然展现,带着无声的力量,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台湾青年潘思宁这样说。
潘思宁还分享了前不久自己带着东方美学到欧洲过年的经历。这源自潘思宁在2024年底的一趟在大陆的东北之旅。她被当地人的热情所感染,于是决定把具有浓郁东北地域特色的“东北大花”介绍给世界。她身着“东北大花”服饰,向海外的朋友们介绍这一份来自东北的美丽。除此之外,潘思宁还穿上了宋明时期的传统服饰,带着这份中式美学走进了巴黎的卢浮宫、圣母院和埃菲尔铁塔。潘思宁希望能够将这些服饰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分享给更多人。当外国友人用惊叹的语气询问这是哪个国家的服饰时,她自信地回答:“It’s China.”
今年,总台蛇年春晚的主题为“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作为一名台湾同胞,罗鼎钧从2009年开始就与家人一同观看春晚,看春晚已成为罗鼎钧一家除夕团聚的重要活动。罗鼎钧说:“今年的春晚不仅展示了新春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征,更突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他还发现晚会融入了大量中国非遗元素,通过现代舞美、科技手段和创新表现方式,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比如,戏曲节目《声动梨园》利用高科技展示了传统技艺的震撼力。此外,剪纸、刺绣、木雕、年画等传统手工艺也融入了舞台设计中,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感受到中华美学的魅力。他特别提到无锡分会场的节目《无锡景·家国情》,传统乐器如二胡、古筝、唢呐等与现代编曲相结合,打造出国潮音乐的新风格。在罗鼎钧看来,申遗成功后的这届春晚很有意义。他认为,这台晚会令全球瞩目,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共鸣,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文化的无尽内涵和无穷魅力。(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作者: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