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故事|一枚中国结 编织两岸缘

2025-01-20 10:50:00
来源:新华社
字号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结绳,是文字前身。古往今来,结绳记事,以绳绾结,贯穿巧思,结系日常。春节将至,用中国结装点家宅、赠送亲友,更是属于中国人的节庆浪漫。

  “春节的中国结,最好用红绳制作,简单的结子可以做吉祥结、盘长结,复杂的结做‘四季如春’‘春到人间’。”85岁的台湾结艺家陈夏生说。

  与中国结结缘53年,她梳理中国结的源流,用理科思维将结艺拆解为公式,将金工、漆器等新材料与结艺融合,并通过出版、布展、教学等方式进行推广,使这一原已沉寂的工艺重焕光彩。

  回溯一枚中国结的编织,可见两岸许多值得被铭记的人、事、物、史、情。

  53年,半生业

  掌纹纵横、骨节粗大、指甲厚硬,这经年累月分缕、编结线绳的手,依旧有力灵巧。

  53年来,经由这双手,盘长结、团锦结、同心结……种种结绳法被逐一研究、归纳、命名。中国结,也从民间手艺成为有史可考、有类可参的成体系技艺。

  “大家都想看看我的手长什么样,却想不到,我的手是这样的粗糙。”陈夏生笑着说,“这是一双打过篮球、做了一辈子家务活的手。”

  生于1939年的陈夏生,是浙江省乐清县人,1949年赴台。25岁时,与同样生在大陆、长在台湾的摄影家庄灵结婚。年轻时的她活泼好动,曾是学校篮球队员,毕业后又迷上羽毛球,却未曾想过自己会成为精于手工的行家。

  1971年,陈夏生的公公,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庄严先生,因认为才女都应会结绳,故备茶礼,请台北故宫博物院老技工教她绾结,32岁的陈夏生学会了纽扣结与吉祥结两个传统结饰编法。

  1978年,陈夏生应邀在台湾实践大学开设“中国装饰结”课程。为了教学,她按照汉声英文杂志的中国传统编结专题练习,并破解公公所收置帐钩、扇坠等装饰上绳结的编法。

  “那时候,我常常是等公公睡着了,把他的绳结收藏取出来,小心翼翼地用指甲尖松开一点点,来倒推它的编法。研究完,就把绳结整理好,再偷偷放回去。”忆及往事,陈夏生仍乐在其中。

  从1981年出版《中国结》到2019年出版《技湛中国结》,陈夏生将中国结编法以代数公式呈现。依照公式编绾,可编出繁简随意的各种结饰。她还钻研出立体结编法,并将金工、漆艺与结艺结合。

  几十年来,她带着自制中国结前往多国办展,出版中文、英文、德文的结艺书籍十余册,使更多人了解、认识中国结。

  60年,一双人

  陈夏生与庄灵爱青山,他们住宅窗外是一年四季晨暮变幻的山景。庄灵说:“从贵阳到重庆到台湾,我们一生与山为伴。”

  庄灵出生在故宫文物南迁途中。他怀想70多年前,一家人暂居四川巴县时,虽简居节流,但到了春节,母亲会带孩子们往返三四个小时前往乡村的集市买肉,以松柏枝熏制腊肉,为年夜饭添香。父亲则自野外折梅几枝,写下春联,“山中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

  “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都迎新年,但中国年是不一样的,人们要阖家团圆。春节,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庄灵说。

  迁居台湾后,全家人仍保持着在大陆过年的习俗,写春联、拜大年、包饺子、熏腊肉、喝白酒、“掷状元”、推牌九,对祖先牌位上一柱清香。后来,陈夏生为庄家的春节又添了招福纳瑞的中国结。

  陈夏生迷上传统结艺,庄灵非常支持。早年间,陈夏生时刻思索怎样编出好作品,甚至半夜有了思路,就立即从床上跃起去编结。1996年,她将结艺与漆艺结合,把棉线的结子变成光洁硬挺的漆结,因为接触生漆,致使她全身过敏……对于妻子的种种执着,庄灵深为理解。

  他说,有些传统艺术讲究不传外人,但陈夏生要把自己研究的所有内容都写在书里了,生怕别人学不会,“这是陈夏生为传承传统文化做出的很大贡献。”

  陈夏生著作中绝大多数照片都是庄灵拍摄的。白墙为衬,彩结是景,优美的结艺形制、雅致的编织细节浸没在光影中,定格成数以千百计的珍贵照片。在制结、摄结的漫长岁月,两人携手为伴,使一枚枚中国结得以圆满。

  100年,两岸缘

  20世纪80年代,陈夏生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站在“故宫”的肩膀上,她望见了隐没于历史的结艺。

  “从汉代出土的画像砖及画像石上,可以看见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以蛇尾绾成同心结;在帝王帝后御用的龙头把椅上,宋人垂挂由单结连接成串的装饰结;清代荷包、香包、如意等文物上,几乎件件都装饰彩结。”陈夏生说。

  她锲而不舍地观察、搜集、整理、研究,探索出绳结的源流。创新结艺想不到创意时,就去文物中找答案。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

  岁月荏苒,1925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在2025年迎来百年诞辰。曾和故宫文物一路同行的庄灵,如今也已87岁。庄灵说,其父庄严一生最大遗憾,便是有生之年没能亲自带着渡海来台的文物回到北京故宫,回到“他成长求学、立业成家、浸润深耕历代中国文化艺术的永恒故乡”。

  所幸,陈夏生来到北京,向故宫博物院赠送了亲手制作的中国结。同源的文化在一枚中国结中重逢、交汇。

  如今,中国结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织密两岸缘分。人有吉祥结、家有福寿结、车有平安结,城市有结形路灯……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喜爱。

  2011年,浙江宁波设立“中国结”专馆,实现了陈夏生大陆办展的心愿。一位山东女孩特意赶来见陈夏生,见面就紧紧抱住她,感谢她推广结艺,使自己赚到了钱。

  “我猜,那女孩肯定吃过很多苦。”陈夏生说,中国结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承、创新传统文化,也在于“这门手艺让一些人找到生活出路”。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在陈夏生看来,中国结牵系着丰厚的中华文化内涵,蕴藏着中国人共同的美好愿景,这便是其名的由来。

[责任编辑:黄晓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