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文化为媒“舞”动两岸——台胞陈明正的小期盼

2024-11-19 10:40:00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黑色棒球帽、彩绘T恤、白袜球鞋。出生于1975年的陈明正来自台湾高雄,记者到访时,他正在充满涂鸦装饰的练舞房里,对着长长的墙面镜,跟随音乐节拍舞动。

  “我打算在北岸办一个自己的舞蹈室。”几曲舞毕,陈明正抹了把额上的汗水告诉记者。

  两年前,陈明正受邀来到福建,在厦门从事街舞教学。他无意间得知,位于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开区的贤良港是妈祖祖祠所在地。作为妈祖信众,这一消息让陈明正顿时心生向往,当即慕名而来。

  “我去过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但只有这儿的语言饮食、风俗习惯让我感觉特别亲切,我想留下来,看看妈祖故里是什么样。”产生了这样的念头之后,去年9月,陈明正来到北岸经开区山亭镇,租住在一处临海小区。

  这对于30年来已经在亚洲多个国家参与过各类舞蹈赛事及表演的陈明正来说,属于“换个方式重新活”。

  一开始,陈明正也有些“水土不服”。与莆田大多数沿海乡镇一样,这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中多是老人和儿童,很少能见到年轻人,更别提当地人对街舞文化的了解。

  “在台湾,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街舞社团。”陈明正说,大陆不太一样,尤其农村地区。“孩子们正是好动的年纪,他们对舞蹈、运动,实际上是有需求的,这正是我想做的事情。”将多舞种融合,以表演和呈现为导向,陈明正打算通过组建舞团的形式教授学生,并带着孩子们在各地游客、香客面前登台表演,让他们有更多的演出经验,为下一阶段的规划做准备。

  “我从小在台湾的庙口长大,庙口文化对台湾几代人的影响都很大,它既承载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提供精神寄托的场所。我想把台湾的庙口文化带到莆田。”陈明正告诉记者。

  庙口文化是台湾信俗文化的衍生物。台湾宫庙数量众多,随着庙会的兴起,小吃摊贩逐渐在庙口聚集,继而发展成为当地的一处集市中心,观光、美食、民俗、演艺等并存。这其中就包括家喻户晓的“电音三太子”,它源于庙会的三太子阵头,将传统锣鼓改为动感音乐,配合俏皮的动作、形象,深受年轻人欢迎。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表演的形式、功能也需要创新。既然有‘电音三太子’,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探索‘嘻哈三太子’,打造一个年轻人的舞团,在每年的妈祖祭典以及节庆活动上表演。通过这种形式,吸引年轻人关注妈祖文化,加入妈祖文化的传播队伍。”陈明正说。

  如今,他正为自己的小目标努力。每周三,他都到贤良港天后祖祠跟随诵经团诵经、学习妈祖文化,发掘可以融入街舞的妈祖文化元素;闲暇时,他也四处走访,了解当地中小学校的艺术课程开展情况。陈明正希望有机会将街舞表演带到学生的“第二课堂”,积攒更多人气、提高知名度,推动街舞大赛在莆田举办。

  30多年来,街舞已经成为陈明正生活的一部分。“这个年纪来大陆,我想赋予自己一些使命去生活。”陈明正说,舞蹈是相通的,和妈祖文化一样,能够连接、感染每一个热爱它的年轻人。他希望将二者有机结合,以妈祖文化为纽带,带动街舞进农村、进校园。通过各类赛事和演出,让两岸青年相识相知。

[责任编辑:黄晓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