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传播 共创新局 两岸媒体沈阳行奏响沈台交流最强音
浑南碧水卧飞鸿,沈北青山草木丰。“魅力沈阳 融情两岸”2024两岸媒体沈阳行活动于9月9日启动,并于12日圆满收官。来自海峡两岸的媒体人,在辽宁沈阳的3天参访中,以短视频、微视频、图文等形式对沈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进行了深度采访。
沈水之阳,我心向往!今日的沈阳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多元交融、沈台交流丰富、引领时代风尚,以此新颜,与两岸同胞相拥。
沈台交流新局的强劲脉动在交流交往中增进迸发
沈阳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数年来,成功举办了很多两岸交流的品牌活动。“两岸三馆年会”是由沈阳张学良旧居陈列馆、西安事变纪念馆和台湾新竹张学良故居共同搭建的合作交流平台,通过开展对张学良的研究和馆际交流活动,巩固和推动两岸间的文化、基层交流。在开幕仪式上,来自台湾新竹县的代表说道:“今年再次来到沈阳聚首,能够团圆,参加两岸三馆年会,别具意义,希望通过年会能够进一步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新竹和沈阳也将在人文研究、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地合作。”
第十届两岸三馆年会开幕式在沈阳举行。(中国台湾网记者 刘赛飞 摄)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沈台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交流合作周活动。沈阳市台办与团市委等有关部门根据每一位台湾青年企业家的需求和从事的产业方向,为他们与沈阳市相关单位和企业逐一精准对接,搭建交流平台。通过举办沈台青年企业家交流座谈会,让双方研讨合作商机、共享发展机遇,在环保、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达成多个合作意向。
沈台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交流座谈会现场。(中国台湾网 发)
鉴往知来,作为海峡交流基地——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成为了此次媒体行活动必到的参访地之一。来到这里,仿佛穿越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感受到张学良波澜壮阔的一生和他的家国情怀。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静静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来自台湾桃园市的叶凌微在参观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后感慨道,“感受到了历史和时代的变迁,新时代和旧时代的交汇,其实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通过这样的两岸交流活动让很多的历史碎片拼在一起,让我们知道文化的相传相承,感受到两岸同文同种。”
参访团来到张学良旧居陈列馆。(中国台湾网记者 刘赛飞 摄)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两岸交流的走亲走近更离不开基层交流。“文安路社区深入践行‘两邻’理念,着力孕育‘家园共有、和谐共处、共负责任、共尽义务、共建共享’家园文化......”和平区文安路社区的相关工作人员向参访团介绍社区服务工作的发展与成就。在参访过程中,新竹、苗栗县的基层代表们与辖区小朋友们一起制作了中秋节日灯笼,在社区食堂品尝了自制的手工月饼,共同感受了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
参访团与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同在现场DIY制作中秋灯笼。(中国台湾网记者 刘赛飞 摄)
台北路、高雄路、基隆路,每一条路都是回家的路。在沈阳市和平区有这样几条沈台联结记忆地标路,道路名字的背后,是两岸同胞化不开的乡愁,是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文化联结,是一种双向奔赴,更是两岸的共同期盼。
沈阳市和平区高雄路。(中国台湾网记者 刘赛飞 摄)
沈台交流新局的创新活力在城市建设中激发培育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五型经济,加快数字产业化......“共和国工业长子”是沈阳这座城市独享的荣光。参访团先后来到沈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感受沈阳全面振兴的勃勃生机;走进北方重工企业,感受“重机工业的摇篮”绽放出的魅力和风采;通过参访辽宁传媒学院,进一步了解了沈阳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为台湾青年今后来沈实习、就业擘画了美好蓝图。
参访团来到沈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感受沈阳全面振兴的勃勃生机。(中国台湾网记者 刘赛飞 摄)
参访团走进北方重工企业,感受“重机工业的摇篮”绽放出的魅力和风采。(中国台湾网 发)
“以往对沈阳的印象就在历史课本中,这次的参观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沈阳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以及更多各式各样基础设施的完善、企业的创新发展等等,这些对我来说大为震撼!”台湾青年赵祥亨激动地感叹道。
参访团来到辽宁传媒学院,进一步了解沈阳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中国台湾网 发)
“红梅文创园”的白色标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为了沈阳工业企业转型文化产业的一个缩影。参访团听取了红梅文创园工作人员的介绍,对红梅文创园在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成就纷纷点赞。他们认为,这种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两岸同类型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红梅文创园”的白色标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中国台湾网记者 刘赛飞 摄)
沈台交流新局的根基根脉在文化底蕴中传承坚守
沈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72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和2300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的美誉,拥有“一宫两陵”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和150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
踏入沈阳故宫,仿佛穿越回了数百年前的清朝,它见证了清朝的崛起与兴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尽显皇家的威严与庄重。有很多第一次来到沈阳故宫的台湾同胞纷纷驻足拍照,不禁感叹故宫建筑的精致细腻,雕梁画栋,美轮美奂。
在中国制笔工艺活化石——“沈阳胡魁章制笔工艺”活态展示区内,看到两位制笔传承人师傅在灯下进行净毛、粘笔等工序。两岸同胞近距离感受制笔工艺,体会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笔庄负责人表示,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两岸青年加入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队伍中来。
沈阳胡魁章笔庄。(中国台湾网 发)
沈台交流新局的深度融合在关爱台胞中呈现优化
沈阳市一直秉持着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的理念,不断为台胞台企提供更加暖心、优质、精准的服务。
一间小小的花店,几只流浪猫,这是在沈发展7年的台湾青年许美琪的故事开端。2017年,当时的她想来沈阳看看北方的雪,不曾想到这一来就爱上了这里,到后来又因为某些契机让她决定留下来开创了一间属于自己的花店。七八年来,除了一直坚持在做花店之外,她也陆续救助了很多只流浪猫。“来到沈阳,得到了很多关心和慰问,虽然沈阳的冬天很寒冷,但心是温暖的。”
台湾青年许美琪的花店。(中国台湾网记者 刘赛飞 摄)
作为台湾美食的代表品牌呷哺呷哺在沈阳当地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两岸媒体人也来到了呷哺呷哺门店。据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呷哺呷哺来到沈阳,刚刚进入时迅速在辽宁省甚至东北掀起了一人一锅小火锅热。新颖的就餐模式、干净整洁的店面、丰富的产品选择,都带给了沈阳消费者不一样的体验。一直秉承着“不将就、更讲究”的理念,让沈阳市民品尝到了独特的台式风味美食,为两岸美食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这一路上,台湾同胞与两岸媒体人用脚步丈量沈阳这座城市,进行了一次根与根的交流、心与心的互动。两岸媒体人用无数的镜头画面把真实的沈阳记录下来,展示给两岸同胞,未来将继续在这片希望的沃土上用心讲述沈台融合发展的动人故事。
“魅力沈阳 融情两岸”2024两岸媒体沈阳行活动虽然已落下帷幕,但两岸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却在此刻深深扎根。沈阳的魅力风光、深厚文化和创新精神,将成为连接两岸人民情感的桥梁。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书写沈台交流的新篇章,让这份跨越海峡的沈台情缘永远流传。(文/胡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