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服务畅通国内大循环——台盟中央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观察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 题: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服务畅通国内大循环——台盟中央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观察
新华社记者王希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对于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意义重大。
近日,受中共中央委托,台盟中央主席苏辉率调研组赴天津市、重庆市,围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打造新增长极,服务畅通国内大循环”课题开展了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如何跑出区域协同发展加速度,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拓展空间?
渤海湾畔,调研组一行来到天津港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只见一台台智能运输机器人往来穿梭,有序运行。作为京津冀地区“海上门户”,天津港近年来加快智慧绿色发展步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投产运营,港口作业更高效;在北京设立服务中心、入驻雄安综合保税区……
调研组了解到,一年来,天津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深入实施“十项行动”,不断推进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成渝两地相互赋能,唱好“双城记”的最新进展,令调研组成员倍感振奋:占全国1.9%的这方沃土,产出了占比超6%的地区生产总值;两地联手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出系列“川渝通办”事项,让群众更好享受同城化便利生活。
“立足全局谋划一域,发展一域服务全局。”调研组认为,各地可以进一步把握和用好已经形成的区域协同发展良好态势,坚持战略牵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通过紧密合作全面提升区域发展能级,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拓展空间。
怎样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打牢基础?
在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只见机械臂不停舞动、物料运输机器人来回穿梭。在这里,关键工序实现100%自动化,总装车间最快可实现30秒下线一台车。
“公司拥有哪些核心技术?”“从企业视角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面临哪些制约?”“对于优化产业生态,企业有什么建议?”……走进企业展厅、生产车间,调研组看得认真、问得仔细。
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调研组格外关注各地如何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国内大循环更好更快地转起来。
在走访中,调研组了解到,天津近年来聚焦港产城融合发展,启动了系统性探索,同时主动顺应新能源发展、数字化迭代趋势,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成长,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逐步深入;作为西部制造重镇,重庆提出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形成了优质产业聚链成群的良好态势。
调研组认为,天津可以进一步发挥优势,提升港口支撑能力和运营水平、提升适港产业发展质量、提升港城发展能级,全力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重庆可以进一步围绕产业布局抓优化,围绕要素供给抓配置,围绕创新转型抓提升,持续推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如何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增添动能?
数字时代,算力即创新力。近年来,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设备上线、运营满载”,为一批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签约用户提供服务,有力带动了天津以及京津冀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调研组认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科技创新是解题之钥、点睛之笔。希望各地不断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更好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渤海之滨到巴渝大地,调研组一路聆听记录,一路思考总结,力求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调研期间,调研组还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系统了解各地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打造新增长极、服务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相关情况。会上,有关部门介绍了相关做法、经验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也坦言工作中还存在不少挑战。
例如,尽管“北京研发、天津转化”已成为一些企业的选择,但在提升产业承接力与公共服务水平方面,还有不少难题待破解;西部地区发展潜能大,但仍需加快补齐交通等基础设施短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对这些问题,调研组仔细倾听、认真记录,并不时给予回应,积极帮忙出主意、想办法。
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有关同志参加了此次调研。
据了解,台盟中央调研组下一步将充分梳理吸收此次调研成果,力争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以台盟中央名义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意见建议,为进一步服务畅通国内大循环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