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媒体人一路“黔”行,见证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答卷
2024-06-05 13:06: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巍巍娄山关,悠悠赤水河。由贵州省台办、中国台湾网、贵州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遵义市台办承办的“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看贵州——走进遵义”联合采访活动于5月26日启动,并于30日圆满收官。来自海峡两岸的30余名媒体人,在贵州遵义的5天参访中,以现场直播、短视频、微视频等形式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旅游文化、乡村振兴和民族风情等方面进行深度采访。
“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看贵州——走进遵义”联合采访活动于5月26日启动,并于30日圆满收官。(中国台湾网 发)
知来路,启新程。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他们不仅全面了解了贵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成就与发展,更是台青、台企在遵义融合发展故事的讲述者,是在这新征程中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青春力量,是遵义这抹红的转折与传承的传播者。
他们以眼观、以耳听、以手触、以身感,来体会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答卷——
这份答卷,写在乡亲们笑意盈盈的脸上
陶器一条街乐“陶陶”,农家乐座无虚席,湿地驿站、乡愁小道人头攒动,著名的“乡愁论”“哭笑论”深入人心……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近年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和养殖业等产业,走出了一条守住绿水青山、发展乡村振兴的“花”繁叶“茂”之路。
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进村标语“我在花茂有块田”。(中国台湾网记者 孙路路 摄)
沿着乡愁小道走进花茂村,乡亲们用隆隆鼓声欢迎两岸媒体人的到来。两岸同胞无一不被眼前的光景所吸引:绿意盎然的田野、整齐划一的房屋、繁忙有序的农家院落,还有古法造纸、色之家、陶艺馆等特色项目。
花茂村乡亲们用隆隆鼓声欢迎两岸媒体人的到来。(中国台湾网记者 孙路路 摄)
来自台湾嘉义阿里山的黄馨巧是一名台湾“小当归”的妈妈,她感慨,“看到花茂村让我非常震惊。大陆的乡村振兴做得非常好,来到这么漂亮的乡村仿佛置身打卡景点。”贵州女婿、台湾青年赖翊凡说道,“来到花茂村后了解到,遵义还有很多拥有田园风光的乡村,在这方面台湾有很大落差。”
在参访过程中,台湾青年们首次体验了古老而神秘的古法造纸纸浆压花画技艺。黄馨巧用一片片花瓣拼出一只“金鸡”图案,把台湾和大陆合在一起,绘就了一个“完整的中国”。
在花茂村,两岸青年们体验了古老而神秘的古法造纸纸浆压花画技艺。(中国台湾网记者 孙路路 摄)
“蟠龙社区目前已集中安置易地扶贫搬迁户1249户4700人,是桐梓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来到桐梓县蟠龙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向两岸媒体人介绍“一个都不能少”的易地扶贫搬迁全过程、各环节,以及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真正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就业、能致富”的目标。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可以帮助居民就业、医疗、养老,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来自台湾的林采菁谈道,她以前在台湾没有听过类似的政策,“这个政策很棒!”
在桐梓县蟠龙社区,两岸媒体人参访当地幼儿园,幼儿园内小朋友正在排练节目。(中国台湾网记者 孙路路 摄)
这份答卷,写在蜿蜒流淌的赤水河中
沿着蜿蜒流淌的赤水河回溯,在遵义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太多灿若繁星的历史故事散落在时光的砂砾中。在抗日战争硝烟弥漫的艰苦岁月中,红色革命的伟大故事,也远远不止史书中的寥寥几页——
求是,是一种精神,也是一所学校的校训。这所学校就是浙江大学。抗日战争期间,在时任校长竺可桢的带领下,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湄潭,一所大学与一座小县城从此结缘。求是精神也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茶乡儿女。
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年媒体人走进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共同了解了一段联结两岸的历史往事——“1945年,日本投降后,浙江大学三名教授从贵州湄潭前往台湾,与受命出任台大第一任校长的罗宗洛,负责接收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唯一的一所大学——台北帝国大学,并更名为台湾大学。”陈列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年和媒体人走进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共同了解联结两岸的历史往事。(中国台湾网记者 孙路路 摄)
来到桐梓海军学校旧址,台湾青年纷纷发出疑问:一所海军学校,为什么建在没有江海的高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10月,福州马尾海军学校西迁桐梓,开始长达8年的教学。在没有江海的艰苦条件下,县城城东的溱溪河便是当时学员们的训练场。”讲解员解释道。在战火中学习,在国家危亡之际成长,学员们从桐梓海校这艘“高原战舰”启航,奔赴抗日战场。
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年和媒体人走进桐梓海军学校旧址,聆听讲解员介绍中国海军的发展。(中国台湾网记者 孙路路 摄)
“为了建立完善海军体系,前辈付出了太多心血,海军的建立如此不容易。”台湾青年梁以柔感慨道,能够看到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遗迹十分震撼,“走进这里就好像走进历史课本,我能感受到,两岸的历史是一样的”。
这份答卷,写在多领域产业发展的“独好风景”里
茶文化、酒文化、中草药文化、吉他文化……遵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块传承多领域文化、奋发有为的热土,享有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吉他制造之乡等称号,同时也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的茅台酒的故乡。
在中国酒文化城,两岸媒体人系统了解了中国酒的起源、酿造技术、酒俗酒韵、茅台酒的发展历程及独特工艺。(中国台湾网记者 孙路路 摄)
——在中国酒文化城,两岸媒体人系统了解了中国酒的起源、酿造技术、酒俗酒韵、茅台酒的发展历程及独特工艺;在遵义光群镭射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两岸青年了解到这家大型台资上市企业控股的子公司因茅台结缘绥阳,并通过各类精品包装赋能产业链。来自台湾的李雨涵在参观完之后说道,“中华酒文化源远流长,希望两岸也可以长长久久”。
——在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万亩茶海,两岸青年置身起伏跌宕的丘陵之中,茶树种植依山顺势,生态绿色产业极具价值;来到中国茶工业博物馆,原貌保存的贵州省湄潭茶场制茶工厂原有红绿茶初制、精制等车间中的两套木质红茶生产线保存完整、世界唯一,让大家大开眼界。台湾青年们在品尝绿茶、遵义红茶和抹茶后,纷纷感叹“中华茶文化根在大陆”,“感觉有家的味道,只要心连心,哪里都是家”。
在中国茶工业博物馆,两岸媒体人参观原貌保存的贵州省湄潭茶场制茶工厂原有红绿茶初制、精制等车间中的两套木质红茶生产线。(中国台湾网记者 孙路路 摄)
——在正安吉他文化馆,两岸同胞亲身感受尼龙弦和钢弦吉他之不同,了解国际吉他发展史、分类和吉他的制作工艺,现场聆听了一场激情四溢的插电吉他表演;来到台资企业钰丰乐器(正安)有限公司,他们则在这所尤克里里世界产值最大的工厂看到了尤克里里从面板制作到装弦调音的整体制作流程,感受到其硬件技术在行业中独占鳌头的雄厚实力。
——在贵州万胜药业有限公司,两岸青年聆听“一个药王,身在四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的故事,共同感受百年药业品牌在中草药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廖氏化风丹”发酵技艺)和特色苗药等方面的经典传承。
遵中国式现代化之道,行融合发展之义。这一路上,两岸媒体人的足迹从以土司文化为主体的、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的黔北文化到镌刻有“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豪迈诗篇、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传奇红色基因,从鳞次栉比的厂房到森林景观、瀑布景观和丹霞地貌焕然一体的自然生态风光,从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到街巷烟火气升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城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这片被红色革命文化浸润的土地上,浩如烟海的历史中一个个红色印记讲述着“伟大转折”的惊心动魄,新征程上时代的答卷凝结着千千万万奋斗者凝神聚力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艰难求索,而两岸媒体人的无数镜头画面亦铿锵有力地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答卷。(文/孙路路)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责任编辑:黄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