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陈柏翰:胸怀理想、学以致用,坚定以己所长投身国家所需

2023-06-19 22:15: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编者按】“10岁时,我随父亲来到江苏无锡,看着眼前的一片农田发展到如今的高楼大厦,这种巨变激发了我对电气行业的浓厚兴趣。”
  从兴趣,到事业。陈柏翰是第一个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的台湾学生。2013年,他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来到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攻读硕士和博士。
  他在陕西完成全国首个工厂光伏示范项目,在山东乡村推动中国第一个嵌入式低碳达峰生产方案,作为清华大学台生代表受邀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胸怀理想,手握专利,陈柏翰继续默默地为祖国大陆的新能源低碳事业做着自己的贡献。
陈柏翰在“两岸关系前瞻与思考”研讨会上发言。(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初来北方,严谨学风打下扎实专业基础
  从台湾,到江苏,再到祖国最北的省份黑龙江,“上大学之前我从未到过北方,”对于陈柏翰来说,求学之路要克服的第一个困难,是适应东北的冰天雪地。
  “冬天的哈尔滨,户外好似天然冰柜,路边现卖的冰糖葫芦和冰棍,捂一捂才能咬得动。”“这里的物价不高,菜量又很足。”陈柏翰对东北的热情与淳朴印象深刻。
  “南方的冰场都在室内,体验一次价格不菲,而在哈尔滨,学校的操场浇上水,就可以变成冰场,太特别了。”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经历,为陈柏翰之后的求学之路做了扎实铺垫,严谨的学风让他受益匪浅。“学校非常注重实践,会安排更多的学时给做实验。”
  本科时,陈柏翰申请了他人生第一项专利。
  实践的积累,让陈柏翰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并融入到他的生活中。“我去主题游乐园游玩时,会有意识地观察设施的技术运用,比如机器人手指装了什么电机,会向哪个方向转动。”
  在忙碌的学业和工作包裹下,陈柏翰童心未泯。“攻读研究生之后,出差变多了,自由的时间变少了。但如果有时间,我会选择去游乐园放空自己。”
  心怀理想,转向新能源挑战新赛道
  陈柏翰曾在学校组织下到吉林长春的中国一汽实践,当他看到完成一辆大卡车组装只需要3分钟,顷刻感受到东北地区的工业魅力。
  随着学习的深入,他逐渐意识到,经济是一盘大棋,并不是某一个门类强,经济就会好,应该更注重整体的社会效益。
  “我开始明白,如果一直闷头做事,或许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但我更希望能用自己所长,去做一些对百姓有意义的事。一个地方要发展,需要用优势产业带动弱势产业。”思虑之后,陈柏翰选择在研究生阶段,从重工方向逐渐转型到新能源方向。
  “被清华大学录取后,本科阶段的老师也为我高兴。”虽然不能继续完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志向,但以陈柏翰的初始方案制作而成的实验台,还在学校实验室继续着它的使命。
  博士阶段需要顾及的内容更多更复杂。“本科时,是根据说明书制作新东西,只需要在基础上添加一些新功能;硕士阶段,是按照一个项目书,通过团队配合完成一项成果;到了博士,连项目书也要自己出,这时候还需要去统筹、去沟通,需要将我们的理念讲出来,说服别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以致用,推广嵌入式发展理念回馈社会
  “嵌入式技术的核心,就是在不改变任何原有规划的前提下,仅通过添加一项技术,将当前美中不足的劣势转化为优势,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实现优化共享。”陈柏翰耐心地讲解着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
  项目落地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需要和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协商和解决。“我们希望推广技术,但是大部分人对于技术不了解,所以还需要推广嵌入式的发展理念。”
  为了让技术更好落地,他需要和人打交道,做宣传。“这有点类似于推销,需要去讲故事。只是我们希望把故事讲得实实在在的,这是我们一种固有的审美。” 
  虽然项目都是公益性质,但陈柏翰还是想将学到的技术外化到社会中,他形容这是“读书人的社会责任感”。“刚开始那段时间确实比较难熬,但这是我们愿意并且想要做的,就能耐得住。”
  回忆起亲身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陈柏翰表示,“在天安门目睹歼-20战机从我头顶飞过的那一刻,深刻体会到我攻读博士学位的意义所在。”除了震撼,还有欣慰。“感觉我的发展和成长被国家认可、被肯定、被需要。”
  大陆幅员辽阔,能源多样,机会和条件都更好更丰富,有利于孵化一些低碳节能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这不止需要科研技术人员的努力,还需要各地机构的支持。“虽然能力有限,但我们有信心,会坚定走下去,但相信在国家的重视、各地的支持下,台胞也可以在大陆发光发热。”(完)
  策划:李柏涛
  联络:高嘉鸿、常凯特
  采写:高嘉鸿
  审校:李柏涛
[责任编辑:黄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