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不负赶路人——台商台企在“浙”谋基业长青
中新网杭州4月14日电 题:春光不负赶路人——台商台企在“浙”谋基业长青
作者 郭其钰
当康师傅方便面在几乎没有工人的生产线上飞速运转,杭州桦桐家私集团的老师傅们正以匠人之心打磨着一件件家具;当诚佑生物科技集团的科研工作者研发着干细胞科研项目,浙江锐泰鑫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正探索电镀行业的数字转型……
这个春天,浙江广大台商台企抢时间、拼经济、赢先机,在地瓜经济、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新赛道上,满怀信心向着春光进发。
深耕内需 弄潮“双循环”
经过改革开放45年发展,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和供给能力,成为台企突围的新机遇。
打版、缝制、组装、发货……在杭州桦桐家私集团偌大的生产车间,各个岗位上的工人忙碌而有序,一批批新生产的家具被装车发往国内外。
过去三年,桦桐家私销售额连年增长,2022年销售额达7亿元。数据背后,杭州桦桐家私集团副总经理、杭州市台协会常务副会长谢明运透露了企业“长青密码”。
“自企业1999年在浙江成立以来,我们一直深耕外贸市场,疫情前外贸销售额占比90%以上,主要面向美国市场。”谢明运表示,2020年开始,敏锐的市场嗅觉让企业及时转向开拓国内市场,近三年国内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目前,杭州桦桐家私集团一方面稳住国内市场,另一方面积极开拓俄罗斯等新的国际市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寻求发展机遇。
“随着经济慢慢复苏回暖,未来理想状态是企业可以保持40%内销、60%外贸。”谢明运说。
早在去年底,浙江已启动“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良性互动,全力以赴拼经济。
借力“数字” 竞逐新赛道
走进康师傅杭州顶益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人。从原材料到半成品,方便面的几十道生产程序,在生产线上快速流转。这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方便面生产线,可达500包/分钟。
一碗“热汤面”背后,康师傅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智慧产业链。
“我们把握新零售渠道机会,近三年方便面稳定在年销售290亿元左右,较2019年增长15%。”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华东区董事苏立荣介绍。
其看好大陆市场和数字化机遇,希望通过数据赋能,将门店、供应链、营销和企业决策全面数字化,帮助百万小店进入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转型,凝结着谢庆茂、谢东颖父子两代台商的努力。两人先后“登陆”,在浙江湖州创办浙江锐泰鑫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机械臂伸缩旋转,机器人有序协作,工人只需启动按钮,挂满镀件的挂具便在各种镀液中起落。
“现在除了个别工序,其余全部实现自动化,人只要管好机器。以往7—10人的工作量,如今只需2—3人即可完成。”在谢东颖看来,“无人工厂”是未来工业发展的大趋势。
竞逐“数字时代”,谢东颖还着手开发企业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系统间的数据交互,助力电镀加工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信息化管理转型。
引凤来栖 行进“春天里”
枝繁巢暖,从“引凤来栖”到“引凤长栖”。
多年来,浙江深入实施“东引台资”战略,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1000余家,合同台资55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310多亿美元。
不断增长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落地。从2013年开始,浙江连续十年举办浙江·台湾合作周活动,成为台商台企共享大陆发展机遇的独特平台。
“在浙台商就是浙商,在浙台企就是浙企。”浙江官方多次表态,将台商台企视为“自己人”,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举措为台商台企纾困解难。如浙江嘉兴打造“一站式”服务综合体,实现对台企服务“一企一策全覆盖”。
据了解,浙江为台企累计减免税费等3亿余元,通过台企融资畅通工程为台企提供150亿元授信额度,推出台胞专属“台融卡”服务,已累计发放3000余张。
在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仅2022年,浙江新批台资企业(项目)395个,总投资25.82亿美元。广大台商台企向阳而生,行进在“春天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