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闻访谈】对话刘金柱:打造台胞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为促进祖国统一汇聚青春力量
编者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全国对台工作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部署,精心筹划组织,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把聚焦点和着力点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推进祖国统一奋斗目标上,引导团结两岸同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海峡两岸落地生根、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实现统一的方向不断迈进。
中国台湾网推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闻访谈”等系列报道,展示对台工作者以及广大台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以赴、勇于变革、真抓实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昂扬风貌。
厦门市委台港澳办主任刘金柱接受中国台湾网记者专访。(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作为祖国大陆对台工作最前沿,这座鹭岛,始终扮演着对台工作“桥头堡”的重要角色,为促进两岸交流交往发挥着巨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对台工作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果?未来厦门又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两岸融合发展上持续发力?为此,中国台湾网记者专访了厦门市委台港澳办主任刘金柱。
记者:过去十年间,厦门充分发挥自身对台交流合作战略支点作用,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扎实推进祖国统一进程贡献了“厦门力量”。请您介绍下其中有哪些亮点?
刘金柱: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最大的使命是对台、最大的特色是对台、最大的机遇也是对台。十年来,厦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台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日趋复杂的两岸形势,努力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为促进祖国统一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产业合作,厦门成为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过去十年,厦门建成凸显对台特色的厦门自贸片区、厦门两岸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等众多两岸经贸合作平台,成功承办2016年、2018年以及2020年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落地近30家台湾百大企业,建霖家居、欣贺股份、东亚机械等6家厦门台企和台资参股的厦门银行在大陆上市。截至今年9月,厦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9500余个,实际使用台资118.8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厦门自贸片区自挂牌以来,累计注册台企近1000家。
筑牢亲情纽带,厦门成为两岸交流交往最活跃平台。十年间,厦门每年举办涉台交流活动近百场,重点打造工博会、文博会、图交会等50多个大型两岸交流活动。作为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民间交流盛会,海峡论坛已成功举办14届,累计超过13万名台胞参与,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化厦金合作,厦门成为两岸直接往来最便捷通道。近年来,厦门率先启动福建居民赴金马澎个人游和省外来厦暂住人员赴金游,在大陆率先推出台胞证自助发证便民举措。截至今年9月,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累计1900多万人次,厦台空中直航出入境旅客累计510万人次,厦门口岸出入境台胞人数居大陆首位。
促进心灵契合,厦门成为两岸同胞融合最温馨家园。为持续提升涉台服务水平,助力台湾人才扎根发展,厦门设立市台胞服务中心、台胞驿站、台商之家等涉台服务机构,开通涉台服务热线,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矩阵”。此外,厦门市陆续打造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24家,其中7个基地获批国台办“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
下一步,厦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记者:近年来,厦门始终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贴合台胞台企的实际需求,屡开先河,持续推出惠及台胞的政策。在此过程中,有何“厦门经验”?
刘金柱: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是八闽大地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方向。2018年,厦门率先在大陆推出首个地方版同等待遇政策“厦门60条”,根据需求逐年升级推出“中央26条措施实施细则”、《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厦实习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厦门市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的若干措施》等惠台利民政策和配套细则等7部,为台湾同胞在厦门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厦门居民同等待遇,促进台胞台企在厦发展得更好更快。
此外,厦门放宽台企市场准入,率先批准台湾建筑企业在厦从事建筑活动,率先支持台胞在厦独资设立个体诊所和台资医学检验实验室;启动大陆首个台资微循环公交项目,成立大陆首个全台资网约车车队。支持台企发展,对鼓励类台资项目优先供应土地;台资高新技术企业依法同等享受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支持台胞注册内资企业。
不仅如此,厦门还将台胞纳入社保体系,支持台胞参加厦门市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率先支持台胞以个人身份参加养老保险,为台胞提供公积金服务,并将台胞纳入保障性商品房保障范围。为更好便利台胞生活,厦门实现了台胞证和台湾居民居住证在八大领域与大陆居民身份证同等使用,同时帮助在厦台胞提供新冠疫苗接种同等待遇。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下一步,厦门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两岸融合发展上持续发力?
刘金柱: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视野宏阔、催人奋进,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和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引领区,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深化经贸合作,打造两岸共同产业共同市场。强化对台经贸合作,推动重点台企增资扩产。在技术改进、融资增资、转型升级等方面给予台企大力支持,推动更多优质台企在大陆上市。
二是深化以通促融,构建厦金一体化城市生活圈。优化提升厦金“小三通”航线软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完善厦金合作对接会协商机制,加强两地职能部门沟通协作,推进厦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三是深化以惠促融,增进台湾同胞台资企业福祉。落实落细各级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及《厦门市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的若干措施》等惠台利民措施,在市场准入、职业准入、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赋予在厦台胞台企更多同等待遇。
四是深化以情促融,力促两岸同胞实现心灵契合。推动海峡论坛、工博会、旅博会、文博会等重大涉台活动提质增效,创新举办模式,扩大台胞参与面。深化厦台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精心组织涉台宣传报道,讲好厦台融合故事。
记者: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年7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勉励两岸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携手打拼,让与会的两岸青年深受鼓舞。作为论坛主阵地的厦门,未来将如何做好台湾青年“登陆”工作?
刘金柱: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青年人身上。近年来,厦门大力支持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切实推动台生优惠政策落地落实,鼓励台湾青年来厦发展。目前厦门市有国台办授牌的“海峡两岸青创基地”7家,省级青创基地14家。
在深化台湾青年服务保障工作方面,主动靠前,为来厦台青就业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创业辅导。定期组织“惠台政策措施宣传月”活动,面对面为广大台湾青年答疑解惑。指导各区成立台湾青年就业创业辅导中心,为来厦台湾青年提供与创业就业平台对接服务。鼓励在厦企业和机构接收台湾青年实习,在教习业务时对实习台生悉心培养,获得台湾学生良好口碑。
2019年起,厦门充分发挥海峡论坛主场优势,成功指导筹办“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论坛”、海峡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源流知识竞赛、“两岸一家亲·从小心连心”研学营等配套活动数十场,携手两岸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打拼,鼓励广大台湾青年来厦追梦、筑梦和圆梦。
放眼未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大势澎湃向前。我们对新一代的两岸青年寄予厚望、充满信心。“希望两岸青年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为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汇聚起蓬勃的青春力量。”(文/尹赛楠 张玲 李宁 审校/李柏涛 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