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台湾青年在厦门9年筑梦乡野:这里的土地会黏人,我的心已被牢牢粘住

2022-07-17 19:37:0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9年前,一个大雨倾盆的夏天,我第一次到海沧青礁村。进村路上,我一脚踏进泥里,好不容易拔出来,却扯断了凉鞋鞋带。后来我经常跟朋友说,这里的土地会黏人,现在,我的心已被牢牢粘住了。”

  在第十四届海峡论坛上,台湾青年李佩珍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们闽南有一句俗谚:‘吃果子,拜树头’。今天,我除了无比的荣幸,心中满溢着沉甸甸的感恩之情。”

  2014年,在惠台利民政策推动下,李佩珍带着在台湾累积15年的社区营造工作经验,来到了厦门海沧,参与乡村、社区的改造工作。“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先造人,再造物’,在环境硬件建设发展的同时,同步提升软性的精神文明。”在她看来,地方发展得“软硬兼施”,方能两全其美。

  在工作中,李佩珍发现闽南农村有不少工艺精湛的红砖瓦厝,长年埋没在荒烟蔓草堆中。然而,这些瓦厝可能承载着一段段先人祖辈努力拼搏的血汗故事。同时,也有不少青年留守在“空壳村”中。

  为此,李佩珍藉由修复古厝、激活老旧建筑的契机,挖掘传递在千年文化脉络之下的家族、村落历史,通过让台青社区营造员探访村民耆老,采集风土民情,发现整理地方珍贵的历史文化,进而建立村民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这份“培根计划”渐渐地达到了“双向扎根”的作用,不仅让村民扎下对家乡文化自信的根,更让台湾青年扎下对这片土地认同的根。在她的带动下,前后有40多位台胞来到厦门海沧区基层工作,这其中,有刚从高校毕业的“90后”青年,也有携家带眷而来年纪已“不惑”的中年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佩珍将眼光放到了更远的地方。

  2019年以来,在“闽宁协作”战略的指引下,李佩珍与团队开始到西部深耕,至今派出了11位台青社区营造员到甘肃、宁夏参与对口协作工作。

  “台湾从南到北大约380公里,而从厦门到甘肃、到宁夏分别都超过2000公里,他们奔赴了一场心灵融合的旅程。”李佩珍说。

  台青社区营造员们在西部度过了四季,领略了荒漠孤烟、草原牦牛,还有大雪纷飞;见识了推展三十多年的“希望工程”,在高山上的“教学点”结识了奉献青春的教师们;更学习了当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时,如何建设出“日久他乡是故乡”的新天地。

  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李佩珍在甘肃积石山县阳山村的阳山小学驻点,她敏锐地注意到这里的学生95%是留守儿童。于是,她以陪伴式的“做中学”方式,申请免费儿童营养午餐。同时,激活学校咨询室、募得了大荧屏,为孩子们与父母牵起一条“悄悄告诉她”的暖心热线。此外,还开展了“阳光小农”趣味教学项目,让孩子们体会到劳动与付出时收获的快乐。

  李佩珍相信,对脚下的土地投入的情感有多深,路就能走多长。她说,愿同大陆青年同心同行、携手打拼,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耕耘”好脚下的土地。

[责任编辑:黄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