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两岸青年坊巷游学:寻味肉燕里的闽都“虾油味”

2022-07-04 11:1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网福州7月3日电 (记者 林春茵)“老福州吃肉燕,吃的是乡情、乡味、乡恋。”同利肉燕第四代传人陈君凡对2022年两岸青年中华文化(闽都文化)研学体验营的两岸学子们如是说。

  2日,研学营营员走进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后街上的同利肉燕铺,向陈君凡“学艺”捶肉捏“燕”熬汤,寻味坊巷里最地道的烟火“虾油味”。

  华侨大学台湾学生王纪霖率先出马体验同利的捶肉绝技。燕槌起起落落,要将猪腿肉打成肉泥,需要成百上千下的锤炼,偷不得懒也使不得巧。一块五两的猪肉,陈君凡展示最终成品,竟是一张薄如蝉翼、两米宽的燕皮。“真是太有匠心了。”王纪霖感慨说。

  王纪霖从小随台商父亲到上海生活求学,直到3年前困于新冠肺炎疫情滞留本岛,与台湾好友环岛游,才成为他长大后对台湾最深度的探访之旅。“最美好的印象是无数台湾美食。”

  到福建求学后,王纪霖意外地体味到,台湾诸味美食竟与福州味、闽南味一脉相承,“今天感受到一碗肉燕背后的诚意,很感动。”

  跟着陈君凡,华侨大学台湾学生杜彧娴学捏肉燕。手指捏个OK的造型,筷子点些肉馅,手心一拢,一只“归燕”就成型了。“可是我怎么捏出了只金鱼啊?!”营员们都被杜彧娴逗乐了。

  受长期在大陆打拼的台商父亲鼓励,杜彧娴前年投考大陆高校并被录取。“同龄好友都赞叹我有勇气。”她笑说,期许邀约台湾好友到福建旅游,“跳出台湾舒适圈,交到更多好朋友”。

  在开营仪式上,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肖长培坦言研学路线的初衷在于“解锁”闽都文化:“闽都文化,就在鱼丸肉燕、鸡汤汆海蚌、佛跳墙等市民的烟火气中。”

  陈君凡深以为然。他向学子们介绍,肉燕和鸭蛋(福州话谐音“压浪”)一起烹饪,被称为“太平燕”。在喜宴上,鞭炮响过,肉燕方上席,新人才登场,“虽然是一道闽味小吃,却是闽都人家里的大菜”。

  陈君凡最为自得的是,这数十年来,他不但将燕槌声留存进三坊七巷的坊巷记忆中,还将这道小吃端进了钓鱼台宴请外宾的国宴上,端到了台湾宝岛的中华美食节的会展上。有滞台大半辈子的福州老妪特地带孙子到会展上品尝陈君凡手艺,要孙子铭记这“家乡味”。

  这也令江西南昌大学台湾学生张育华有所感念,无论是三坊七巷的肉燕,还是台北通化街的卤肉饭,还是父亲拿手的姜母鸭,“一道乡味,就是一辈子的记忆”。

  张育华计划和弟弟在厦门开一家台湾面包店,用所学电商知识进行网络营销。他尤其关注同利肉燕“老字号变国潮”的新营销模式。他笑说:“这是个新故事,台湾兄弟在大陆开面包店。”(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