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子走进北京石景山:赏壁画,走古道,品民俗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电 题:两岸学子走进北京石景山:赏壁画,走古道,品民俗
作者 朱贺
当讲解员将手电筒贴近墙面,照向北京法海寺中的明代壁画时,画上凸起的线条轮廓立刻清晰可见,学子们一片惊叹:“哇,绝美!”
24日上午,“相约北京 燃情冬奥”两岸大学生冰雪嘉年华社团领袖训练营暨“精彩冬奥 共创未来”走进石景山体验交流活动来到位于京西翠微山南麓的法海寺。这里有北京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壁画,工艺精湛,在中国壁画史上有着极高地位。
“这种仿佛浮雕一样的传统壁画绘制技法,叫‘沥粉贴金’。”讲解员介绍,法海寺壁画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用金量大、用金技法多样且难度高。这份距今近六百年的艺术瑰宝,让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近20位两岸学子连连称赞。
壁画中人物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有的坐禅传法,有的行进飞舞,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动感十足;其所着衣物色泽鲜艳、潇洒飘逸,月宫天子衣中绘有团凤纹,团凤五尾,颜色各异;水月观音身披白纱,薄如蝉翼,若隐若现,纱上每一朵六角小花向外放射出至少40余条细线。禽兽花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莲花花瓣脉络清晰、晕染自然,狐狸耳中的毛细血管似肉眼可辨。
个中精妙吸引了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大二台生刘昱甫的注意。“笔触精细,线条流畅,当时的匠人一定细心勾勒,”他联想到已是耄耋之年的外公所绘的工笔画。
“深深为之震撼、折服!”参观完毕,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台青郑庭绎感慨道。从事明代早期研究,他很庆幸能近距离接触细节如此丰富的艺术品。
步出法海寺,两岸学子顺着模式口大街向东行,此老街是原京西古道的一部分。步行数百米,便来到修建于明代的承恩寺。
此处现在是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在此欣赏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工艺门类所制艺术品,青年朋友们贴近感受了宫廷非遗。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台生林家萱对花丝镶嵌工艺颇感兴趣,也对明代汉服情有独钟。她观察到许多朝代的衣物配饰、艺术品都运用了花丝镶嵌,当今许多匠人也在复刻这项技艺。
“把金片敲打成特殊图样,再运用多种技法做成配饰品,需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在网上观看相关工艺品制作视频,林家萱对这门艺术的精细感到惊讶,“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经典、不可思议的手艺,且已流传上千年。”她期待通过汉服推广把这门艺术传播出去。
两岸学子还到访京西五里坨民俗陈列馆,此处靠近京西古道,旧时是运煤驼队的集散地,后发展成村落,现今陈列了展现百年来老北京风貌的老物件。
学子们有机会身着旧时服饰,走进老酒馆品酒,听非遗传承人讲述传统手工艺品“兔儿爷”背后的故事。尝京味小吃,有学生夸赞豌豆黄“入口即化”,有同学喝光了一碗味道独特的豆汁,也有人浅尝一口便直呼“上头”。
在面塑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还体验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面塑,制成的“冰墩墩”有的滑单板,有的持火炬,有的浓墨重彩,有的清新秀丽。
此次体验活动为期两天,由北京大学主办,石景山区台办、青联、文促会协办。
赋归时,林家萱倍感开心,也不舍。总在城中生活、较少感知古意,她非常珍惜这次深入体验“老北京”文化的宝贵机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