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航“飞不出去”折射民进党“去中”荒唐且虚妄
中新社北京4月14日电 题:华航“飞不出去”折射民进党“去中”荒唐且虚妄
中新社记者 容海升
台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近日被质询时承认,2020年采用所谓“台湾”意象涂装后,华航货机“飞出去有难度”。意识形态炒作有如“回旋镖”,当事政客在其反作用力下左支右绌、狼狈不已,折射出民进党各种“去中”行径的荒唐与虚妄。
两年前全球抗疫物资紧缺之际,民进党当局借口罩援外发动所谓“华航正名”、大举炒作“去中国化”,最终逼迫作为公营企业的中华航空公司以修改新购飞机涂装来应对政治压力。近日,该话题再登台湾传媒头条,苏贞昌被动回应,只因华航新购货机不再嵌入“台湾岛”标识,恢复往常涂装。
政治符号上身的飞机“飞不出去”,早在台湾航空界意料之中。事发之初,业界人士就警告,更名不仅耗资巨大,且可能导致航空公司无法执飞两岸航线。不过,民进党政客以“去中”“反中”炒作拉拢、回应“独派”势力需求,从来只看眼前不计长远,不撞南墙不回头。
两年来,“正名”涂装不止冲击了华航正常的机队调度和信誉,更让全球航空业记住台湾地区政治力深度干预企业正常运营的一个荒唐案例。即便对于民进党,也是里子、面子双输。
此类故事,总是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发生。近年,有“冬奥正名”险些影响运动员出征2020东京奥运会;陈水扁时期,则制造了中国石油公司更名为“台湾中油”等一系列公营企业“正名”事件,无端制造社会撕裂、耗费大量公帑,更有中华邮政“正名”为“台湾邮政”,但因无法获得法源依据,终究导致改回原名的折腾。
“正名运动”剑锋所及,台湾民间社会惊惧于激进群体舆论施压、无端攻击,但消极抵制的态度仍表露无遗。如民营化的中国钢铁公司,在代表当局的公股压力下一度准备改名,终因商誉影响及更名成本难以负担,让“正名”方案不了了之。中国医药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中华大学等9所大学也曾被点名制定“正名”计划,民进党也未能得偿所愿。
屡遭挫折,民进党政客不可能感受不到各种“去中”行径的虚妄与民间的反感。之所以一条道走到黑,其实质是民进党始终无法解决的一大问题——掌握行政、立法等权力日久而“法理台独”几无寸进,这让绿营激进势力压抑、躁动;唯有借助形形色色的“反中”“脱中”议题,时时给予“急独”分子一点回应、安慰,拉住这些所谓“死忠粉”。
也因此,华航“正名”的故事一定要重复上演。明知荒唐虚妄,一再灰头土脸,台湾民间社会短期内还得继续忍受各种拙劣、尴尬的“去中”表演,因为今年底又有选举登场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