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浓浓“京味儿”飞越海峡,两岸情谊历久弥新——访大陆非遗传承人

2022-03-19 10:24: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社北京3月18日电 题:浓浓“京味儿”飞越海峡,两岸情谊历久弥新——访大陆非遗传承人

  作者 朱贺 刘玥晴

  奥运五环式样的“冰”烧麦、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面人、满含春意的剪纸……在18日开幕的2022年“高雄·北京特色周”上,多位大陆非遗传承人在北京会场通过视频连线向台湾高雄民众展示北京冬奥主题的非遗手工艺品。

  他们当中,有人曾十余次飞越海峡,将带有浓浓“京味儿”的小吃、手工艺品带去台湾。几年过去,回忆起赴台之旅,他们感觉这份情谊历久弥新。

  徐阳:纸中千秋,剪出两岸风情民俗

  数剪下去,一片小巧精致的“春”字花展现在徐阳手中,引来活动现场及视频端的嘉宾喝彩。徐阳是北京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曾在高雄香蕉码头参加特色周活动。

  徐阳回忆,他的“福、禄、寿、喜、财”主题剪纸在高雄十分畅销,民众热情颇高。他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保存得很好,剪纸里有厚重的文化意涵,承载了两岸民众对幸福的共同向往和期盼。

  曾12次赴台,徐阳对2013年的台湾地区采风之行印象深刻。到阿里山一家茶铺采风时,看到当地女孩身着当地服饰,徐阳和同行大陆艺术家现场创作人物剪纸。这幅作品收录进活动画册后被赠予作品主人公,让女孩十分感动。

  盛锡福的帽子、都一处的烧麦、稻香村的点心、便宜坊的烤鸭……在徐阳看来,通过特色周把这些京味十足的小吃、手工艺品带去台湾,是一种综合性的交往和情感上的交流。“台湾民众被中华传统美食、艺术深深吸引,这也正是两岸民众同根同祖、两岸一家亲的体现。”

  “面人彭”:小小面人渡海,获台湾同胞画稿相赠

  北京会场中,北京民间工艺美术家、微型核桃面人非遗技艺传承人彭小平通过视频连线带领高雄民众制作“冰墩墩”面塑。央视春晚上红极一时的“青绿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一鸽都不能少”,都成为彭小平的创作源泉,他捏制的微型面人在半片核桃壳中仅占不到一半空间,最小如蚂蚁般大,且神态优雅、栩栩如生。

 

  彭小平曾9次赴台交流。到高雄时,许多当地民众慕名前往他的展位,场面热闹到“下班后都‘关不上门’”。许多从事面塑艺术的台湾同行为他的微型面人感到惊讶,同他交流技艺,还将珍藏的传统民间画稿相赠。

  彭小平表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文化相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媒介,可以加深同胞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认同。”

  吴华侠:借北方烧麦换台湾朋友心意相通

  以水果和冰淇淋作馅,参照“冰墩墩”的色彩搭配做成黑白相间的外皮,一份颇具冬奥风格的烧麦便制作出来。这出自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第八代传人吴华侠之手。

  传承了280余年的都一处烧麦被视为北方烧麦的代表。2008年,吴华侠赴台参加两岸美食交流活动时,“比想象中更受欢迎”。彼时,数十家台湾媒体及往来民众围作一团,吴华侠展示了拍面粉、擀皮和制作成品等16道工序,“大家发自内心喜欢,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尊重,他们注重工匠精神、看中手艺人,让我感动。”

  尽管当时活动仅持续十多天,但她与台湾朋友结下了深厚友情。他们会在节日期间互致问候,有朋友来大陆时还会相约聚餐谈天。

  在吴华侠看来,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两岸美食交流更容易走进同胞心里。她期待有关技艺也能在台湾获得传承与传播。(完)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