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花鼓哥”:扎根湾区20载,人到中年再出发!
央广网佛山3月3日消息(记者 夏燕 官文清 王倩)2001年1月,26岁的吴晟民跟随父辈从台湾来到广东顺德,经营一家生产轮椅花鼓的企业。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花鼓”或许是一个生僻词,但对吴晟民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这门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手艺,他从10多岁开始接触,一做就是35年。
时光荏苒,产业也在不断迭代。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吴晟民在四十多岁会放弃这门手艺,创业卖起了手工肉干。
切换的是赛道,但不变的是生活了20多年,他已经将顺德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扎根在粤港澳大湾区。
“花鼓哥”吴晟民(央广网记者官文清 摄)
台湾“花鼓哥”
吴晟民坦言,自己都不清楚,什么时候就有了“花鼓哥”这个绰号。“我跟别人介绍说我做花鼓,后来好像别人自然而然就这么叫我了。”
吴晟民的老家在台湾彰化县。在他的儿时记忆中,当时台湾的自行车产业比较发达,彰化县也聚集了不少相关的零部件企业,其中就包括吴晟民父亲开办的轮椅花鼓工厂。
读小学时,一到寒暑假,吴晟民就会跟哥哥姐姐一起,去家里的工厂帮忙打包装。“觉得自己在帮家人的忙,也不存在什么不开心、不想做的念头。”
上初中后,吴晟民开始操作机床,成了兄弟姐妹中唯一一个继续做花鼓的孩子。
或许是受“子承父业”观念的影响,读职业高中时,吴晟民选择了机械制图专业。“因为做轮椅花鼓要开很多模具,需要设计产品规格和尺寸,这个专业就很对口。”
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家业,从事轮椅花鼓的模具开发。2001年,受顺德一家轮椅公司的邀请,父亲在顺德开办了轮椅花鼓厂,吴晟民也跟随家人从台湾来到了顺德。
初来顺德的吴晟民(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跨界做美食
来到顺德之后,吴晟民从原来的研发岗变成了管理岗。
“前三年,我觉得有点挑战,公司运作稳定下来之后,就很简单很枯燥,感觉自己被‘闲置’了。”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十几年才被打破。
起初,在顺德做轮椅花鼓,能有一笔可观的利润,但随着产业迭代和市场的变化,生产花鼓的利润越来越薄。迫于形势,2017年,吴晟民的父亲将工厂卖了。
令人惊讶的是,做了35年花鼓的吴晟民,并没有继续从事相关工作,而是彻底转行,去做手工肉干。
“我像个螺丝钉一样被钉在那里十几年。这次转行也是一种解脱,想让自己更有冲劲。”说到这里,吴晟民释然一笑。
作为“全球美食之都”,顺德名厨辈出,各种菜肴吸引了八方来客。在顺德生活多年,吴晟民对美食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2015年,在回台湾探亲期间,他结识了一位做手工肉干的老师傅,机缘巧合之下,学习了这门手艺。
“我们在顺德做了一些市场调查,觉得做手工肉干还蛮有发展前景的。”决定转行后,吴晟民按照自己的样子,设计了一个卡通形象,还用一直陪伴自己的绰号“花鼓哥”申请了肉干品牌。
一波三折的创业路
2018年,吴晟民正式成立了肉干厂。每天凌晨五点,天还没亮,他就会去屠宰场挑选新鲜的后腿肉。
“做手工肉干,是不能用冻肉的。冻过的肉比较软,没有办法让我们手工铺成一片一片的样子。”吴晟民随手拿起一片猪肉干,“猪肉的纤维没有被破坏,这是手工肉干最大的优势。”
工作中的吴晟民(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或许是因为做轮椅花鼓这类实业出身,吴晟民身上始终保持着一种“匠心”。
“如果轮椅花鼓没做好,可能会导致别人摔跤,所以要想办法把结构做得更稳定;做食品也是一样,能不添加的东西我们就不添加。”
2019年,国内非洲猪瘟疫情暴发,猪肉价格从2018年10元/斤,一路飞涨至36元/斤。
他坦言,为了让大家吃得健康、吃得安心,宁可牺牲一部分利益。“那时候,我们还是按照以前的配方去做,价格也没有怎么调动。”
好不容易撑到2019年年底,猪肉价格缓和下来,谁知又赶上了新冠疫情。“跟之前相比,大家的消费意愿降低了不少。”吴晟民感慨,“尤其是对我们这种小品牌,影响很大。”
2021年,吴晟民尝试通过直播等方式拓宽产品的销路,但都收效甚微。他坦言,营销策划和推广目前仍是创业的短板,“因为我以前都是管工厂,销售这块接触没那么多,所以还需要慢慢学习。”
下一个“小目标”
来顺德21年,吴晟民在这里结婚、生子、创业,经历了很多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在他的心中,顺德已经成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吴晟民(右二)和妻子儿女(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这里的居住环境相当好,广东人对外地人也比较和善。”吴晟民深刻地感受到,随着近几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带来了很多创业机遇。
在他看来,转行做手工肉干后,真正享受到了做食物的乐趣。“五金是冷冰冰的,但是食物是有人情味的。别人说我们家的东西好吃,我们心里就会很开心,觉得做这个东西很有意义。”
“嚟顺德,一定得!”如今,他已经启动下一个创业项目——开一家火锅店。
“做手工肉干之前,我老婆就想开一家餐厅。”吴晟民告诉记者,目前这家店已经在2月顺利开业。“以前她支持我,现在我也支持她嘛!一家人不就应该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