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台胞陈双卯的公益哲学

2022-02-28 09:2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网上海2月27日电(记者 缪璐)从金融行业转战公益事业,来自台湾台北的陈双卯未曾想到,十多年前到上海复旦大学深造的决定,会成为自己人生的重要转折。

  曾在台湾银行业工作的陈双卯,拥有令人羡慕的“金领”身份,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他开始思考未来,并决定放弃台湾的一切,到上海给自己充充电,“我一直觉得未来上海是全世界的金融之都。”

  进入心仪的复旦大学后,陈双卯不但得到了知识的积累,还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并和公益结缘,将其作为全身心投入的事业。“复旦带给我的收获是更多元的思考,让我思考为什么想要成为那个明天的我。”陈双卯说。

  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爱心公益会”社团里,陈双卯和伙伴们一起组织过很多活动。其中,2009年赴宁夏西吉县的一次“特殊支教”令他印象最为深刻。西吉曾被联合国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艰苦的环境和穷困的家庭急需人们的帮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陈双卯认为,除了每年固定的物质资助,精神上帮助更为重要,“比改变生活更重要的是改变孩子们的精神状态。我不想只是捐钱捐物,而是希望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课程,让这些孩子们能学会表达,在精神上振作起来,做快乐自信的自己。”

  随后,陈双卯和活动负责人周颖探讨起公益活动更多可能性,在此过程中,上海姑娘周颖被他细致的观察力和新颖的创造力折服,志同道合的俩人随后也走到了一起。

  2010年6月,陈双卯和伙伴们正式开启“教育+公益”事业,并创立了专注于培养青少年能力的教育机构——上海复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复启走上正轨后,陈双卯又和伙伴们注册成立了民办非企业组织赋启青年发展中心,并先后启动“Diggers(挖掘者)青年领袖教练计划”,以及关注非沪籍随迁子女的“新公民之声”公益项目。

  “在采访和调查中发现,外地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需要面对来自学校、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压力,自我认知和价值感偏低。我们希望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发现生活的美,所以找到很多资金资源的力量,让这群孩子可以免费接收到这些课程。”陈双卯说。

  十余年来,赋启的活动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大连、成都、深圳等数十座城市。“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13年度上海十大青年公益项目“……这些形形色色的奖杯、奖状,对陈双卯和伙伴们而言意味着认可和鼓励。

  “梦想、激情、勇气、担当”。正如赋启青年发展中心确立的价值理念,陈双卯希望,自己和伙伴们追逐的梦想能“点燃”人群中1%的“有料青年”,进而影响其余的99%,让更多人加入公益的行列。

  此前,上海出台的《关于促进沪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办法》提出,“支持台湾同胞和相关社团参与本市组织的公益活动和基层社区服务”。在陈双卯看来,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指引,有望吸引越来越多台湾青年进入大陆社会服务领域,或投身公益事业。

  “现在很多台湾的青年人都是想来大陆的,但他们可能会存在很多的不敢,真正的建议就是,这里的机会很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只要你胆子大一点,愿意跨出第一步,愿意过来,并愿意努力,肯定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陈双卯说。(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