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去中”氛围下为所当为 台文化学人吁“不要让中华文化隐没了”

2022-02-14 09:4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社北京2月13日电 题:“去中”氛围下为所当为 台文化学人吁“不要让中华文化隐没了”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壬寅虎年新春,两岸新闻学耆宿方汉奇与李瞻、台湾老兵高秉涵与定居厦门的弟弟高秉涛、文学名家白先勇与昆曲演员俞玖林、泉州市与基隆市同名的大岞村宗亲等,他们跨越台海的拜年视频不胫而走,蔚为现象。台北书院山长、文化学人林谷芳近日在台北接受中新社记者电话访问时说,这样的问候其实一直存在,只是过去没有被社群媒体(即社交媒体)张扬出来。

  “我觉得,社群媒体把这些问候变成一个被讨论或被观照的现象,是很可喜的。只要有机会,就把问候大声说出来,你会发现共鸣者是如此之多。”他说,我对两岸的未来不会灰心,原因就在这里。

  1月初,林谷芳先生甫结束为期约4个月的大陆行。自1988年第一次到大陆、迄今往返两岸逾600次,他说,新冠疫情发生后约一年半没来。这样一个特殊状况下,大陆的学生、朋友们过得怎么样,我觉得能来看一下更好。一行下来,林谷芳与学生、朋友们的共同感受是:“一个开放的、正常出入的环境对于生命而言太重要了”。

  春节之前,林谷芳回到台湾。年过七十,他说,成长年代里,过节时的传统文化氛围很浓。到现在,春节仍是台湾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出入境隔离虽麻烦,但多少人还是得这样跑一趟。在这段最重要的休息日子里,自在地走亲访友,一起坐一下、喝喝茶,再怎样的劳累也都恢复了。

  林先生说,过年期间使用微信等社交媒体,十分之九是回复两岸朋友的新春恭喜。这样的问候,其实一直存在。只是今年人们把它贴上社群媒体,也让大陆朋友看到,在台湾当局“去中国化”过程中,中华文化在台湾人生活中的角色。

  台湾本就是中华文化生根之处。他常举一个例子,有些政客经常从负面角度谈中华文化,但遇到事情,第一个就是去拜妈祖,这个根是渗透的。

  近年,两岸青年在网络世界的接触产生不少龃龉乃至敌意,林谷芳数月前在台湾知名报章专栏刊文,提出翻转这种向下螺旋可采取的有效作为。回应记者相关问题时,他说,虚拟网络的一个特征是所谓“去知识化、去中心化、去价值化”。固然有一个原因是“键盘侠”隐藏身份、绑架社会认知;但会如此,也因为一些人(尤其是知识阶层、文化精英)的退缩与弃守。

  “有朋友问我,为何你现在处处讲中华文化,声量比以前还更大?”林谷芳说他的回应是,因为以前不需要啊,那时台湾的中华文化氛围多浓厚。现在,他故意多讲,就是要带动一些人,不让中华文化被隐没了、遮掩了。只要有人肯勇敢地出来说,说久了、说多了就会成为气候。

  林先生强调,越有信心的社会越开放。在两岸交流上,不得不承认,现在台湾当政者相对是比较没信心的;越没信心,就越想要管制。可是有那么多的台商在大陆,有那么多的台湾青年来读书,你想把它封闭是不可能的。

  要改变社会观念,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的接触,如此才可穿透表象。林谷芳希望两岸之间能够尽早恢复正常来往,“我会像过去那样频繁地往来两岸”。(完)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