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曜祯:在澳门寻找防治失智症的钥匙——台湾同胞 澳门情缘
澳门镜湖学院助理教授
2021年,一部关于罹患失智症的影片《父亲》问鼎奥斯卡6项大奖,失智症话题再次引发关注。世界电影史上,有关疾病题材的影片不乏其数,其中涉及最多的是失智症,为什么失智症题材能屡屡打动人心?
有着研究失智症多年经验的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庄曜祯助理教授说:“每个人降到世上,从婴幼儿到年迈,整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一张白纸上不断填色。随着年纪增长,不巧在人生的某一阶段患了失智症,生命轨迹戛然而止,开始掉头,又慢慢一步步回归到生命的起点,从五彩斑斓回归一张空白,直到一无所有。这就是我对失智症的解读。”
澳门 我来了!
根据国际失智症协会(ADI)2019年失智症报告,全球估计有超过5000万名失智者, 预计2050年将达到1亿5千2百万人,也就是大约每三秒钟,全世界就会增加一名失智症患者。
庄曜祯对于失智症的认知,可以追溯到他少年时代,因为他的外婆不幸罹患了失智症。
第一次近距离地触碰到这种病,庄曜祯的内心充满了无助感,后来,在求学做专业选择时,他毫不犹豫选了医学。从台湾大学读完生理学博士之后,庄曜祯深感自己的知识结构还不够完整,于是他跨过海峡到了厦门大学,就读中医。
“过去我一直从事的是基础医学研究,但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因为如果要了解一种疾病从形成到发病,需要从多维度视角去认识,需要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才行。”
凭借基础医学、生理学博士和中医学士背景多重背景,2012年,已经准备好的庄曜祯向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发出求职信。一周后,庄曜祯很快收到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发出的橄榄枝,希望他尽快安排时间到澳门面试。庄曜祯还记得来澳门面试的当天,抵达澳门机场的时间是中午12点,当他乘坐巴士要赶往镜湖护理学院时,途经过旅游塔举办美食节,那一幕的温暖打动了他。
“我正好遇上12月份美食节,感觉澳门很热闹,人很热情。镜湖护理学院领导面试完当场决定录用我,让我尽早过来澳门。那个时候正好是年底,院领导就邀请我过段时间来澳门参加春节团年餐,而且包机票和食宿,态度非常诚恳,那时我还没入职诶!一下子……怎么说?我被感动了!就这样决定来澳门。”
因缘际会,庄曜祯在澳门开启了他事业的另一扇大门。
在澳门寻找防治失智症的钥匙
转换人生跑道的庄曜祯在澳门镜湖护理学院除了承担日常病理生理教学外,还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澳门特区政府对失智症的防治相当重视,在澳门的社团中就有‘澳门失智症协会’;另外,澳门镜湖护理学院也把失智症研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加上我个人对这个疾病特殊的感情,三方面一拍即合,我很快就确定了把失智症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
2013年,庄曜祯加入澳门失智症协会并担任理事,开始为失智症防治及共同推动失智症友善小区贡献心力。
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公布,截至2020年底,澳门65岁以上人口占12.9%,老龄化指数连续23年攀升,预测到2036年,澳门65岁及以上长者人口比例将上升到近20%。与老龄化同步攀升的是失智症患者人数。保守估计,目前澳门程度轻重不一的失智症患者有4000人,不过研究也发现,40%的失智症可以透过健康的生活习惯加以预防。
2021年,世界失智症月主题“Know Dementia,Know Alzheimer’s”,为响应倡导,澳门卫生局以不同媒体宣传,期望社会大众关注及正确认识失智症,以期达至“早期预防”和“早期发现”这些年,构建失智症友善小区的理念开始在澳门推广,庄曜祯认为,需要藉助不同渠道来传播友善小区的理念,他不厌其烦地进入小区,向不甚了解的公众做解释。
“友善小区简单说,就是以小区平等文明的态度,打造理解和包容失智症患者的小区环境,提升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和社工局正在共同推动这个概念。”
走遍小区做老年失智筛查;开通失智症评估热线;编写失智症防治小册;构建友善团体、友善政府、友善市民、友善环境、友善照顾者……
太多事情等着庄曜祯去参与推动。
为失智者守住最后的尊严
由于社会环境不同,有些地方把“失智症”称为“老年痴呆症”,庄曜祯不赞成这个叫法,因为它伤害了失智者的尊严。
“我认为‘老年痴呆’这个叫法有歧视老年人的味,而且‘痴呆’这个词也带有贬义。虽然很多人觉得这样叫很顺口,事实上它会给患者造成心理阴影,让他们感觉自己没用,被社会抛弃。”
失智症主要影响的是老年人,却不属于正常老化的表现。全球最常见的阿兹海默症,就是失智症的其中一种,患者除了记忆力和认知功能减退外,还伴随语言能力、空间感、计算力、判断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衰退。虽然这些症状不可逆,庄曜祯依然相信,提供友善的沟通能够推迟衰退速度。
“每年,我都会带学生们到老人中心去实习,培养学生们透过陪聊、沟通,学习跟老人们开启对话,让老人们多开口说话,消解孤寂,也可以给老人们一些生活方面的建议,针对他们担心的问题做专业方面的解释,让他们安心。这样的过程无论是对学生们还是老人们,彼此都有帮助。”
从台北到澳门,走过八年,庄曜祯对职业生涯的逆转心存感恩,他说,如果没有外婆的病,他可能不会学医;如果不是学医,他可能不会来澳门;如果不是来澳门,他可能不会研究失智症。澳门给了庄曜祯新事业,也给了他新生活,澳门是他的第二个家。
“我的同事和朋友常常跟我开玩笑说,你来澳门简直太划算!房子买了,太太娶了,儿子生了,自己的事业也有了!”
我们仨 澳门是我家
庄曜祯在澳门安了家,太太是护士,从香港到澳门读书,毕业后就留在澳门工作,他俩因职业性质相近而认识。一个台湾人和一个香港人,在澳门相识,庄曜祯感叹是命运的安排才有了这段奇缘。或许是因为同为离乡背井的异乡游子,加上太太对中医很有兴趣,所以两个青年之间多了许多共同的话题,也增加了彼此认识的机会。不同文化背景的结合,给生活平添许多物外之趣。他们到彼此的家乡寻幽访胜,大啖特色小吃;或一起博览壮丽山川,或出国品尝异国美食,假日休闲生活乐此不疲。
2020年,小孩出生,庄曜祯升格为爸爸;由于疫情因素,小夫妇俩的假期从行万里路转为读万卷书,天伦之乐渐渐成为生活重心。多元澳门吸纳了八方人才到澳门安家立业,他们带来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这里传承、碰撞、交融、提升。庄曜祯的孩子有幸在这样多元的氛围中成长,他的成长,也带给庄曜祯又一次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