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川台湾农业技术专家:坚守农业一线 建设好“第二故乡”
中新社达州7月4日电 题:赴川台湾农业技术专家:坚守农业一线 建设好“第二故乡”
作者 单鹏
“做农业,要摆脱靠天吃饭的思维、善用科技,而且要用‘玩’的心情做农业,这样才会越走越快乐,不会感到辛苦。”近日,在位于四川省达州市的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一间教室内,面对几十张年轻面孔,该院兼职导师、台湾农业技术专家詹富翔侃侃而谈,分享自己从事农业三十余年的心得体会。
“不少学生毕业后可能返乡做农业,让他们带着想法回到家乡做贡献,正是这门课的用意。”詹富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詹富翔是台湾苗栗人,2012年来到大陆前,曾在台湾农业领域工作了27年之久,长期从事酵素农业的研发与应用。近年来,四川持续深入推进惠台利民政策措施落地,2019年,詹富翔顺利在达州市通川区落户,成为“新达州人”。
詹富翔与达州“结缘”于2017年的四川农业博览会,“当时了解到达州市通川区面临农业种植土壤改良难题,我主动向当地政府介绍台湾酵素农业理念,后来以农业技术专家的身份受邀到通川区蒲家镇,指导当地蓝莓种植户改良土壤。”詹富翔表示。
初到达州,在接连考察了几处农业种植基地后,詹富翔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当地农业生产技术比较粗放,没有把一产做实。”相比之下,台湾农业则要“精细”许多,这是因为台湾耕地面积有限,农民要在狭小的农田里实现效益最大化,不得不借助农业科技。为此,早年间詹富翔还远赴日本学习精致农业,并把日本农业发展的“秘诀”带回台湾。
2017年,詹富翔被达州某蓝莓种植企业聘为技术总监。当时,该企业刚刚起步,种出的蓝莓味道平平,缺乏市场竞争力。詹富翔把几名股东召集起来,明确核心问题:如何种出优质蓝莓、产生规模与效益,实现这一目标又要解决哪些技术难题;再描绘发展框架:依托技术做实一产,达到一定规模后逐渐发展二产和三产。后来,通过“酵素农法”改良土壤,该企业的蓝莓产量较之前提高20%至30%,含糖量提高2至3度,广受市场好评。
打响知名度后,詹富翔的“酵素农法”在当地传播开来。达州市通川区连心精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国家级合作社,创立前5年不见起色,“果树长不高、生病找不到原因,病虫害防治方法不恰当,损失非常大。”该合作社负责人吉志兵表示,在听闻“酵素农法”后,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詹富翔。实地考察后,詹富翔亲自为该合作社制定了改良方案。“我们在土壤里埋有机肥、酵素肥料,使用精细化管理,采用水肥一体化……一系列措施后,效果非常好,树苗长势喜人,果实的产量和个头增加了三分之一,给企业带来很大效益,近几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说起前后变化,吉志兵十分感恩。
同时,为了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型产业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农人”,詹富翔还担任达州市通川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校长,几年来面向当地农户开展20余场技能培训,受益超3000人次,“农业不是一本万利的行业,如果不具备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就会走很多弯路,帮助他们在技术上精进、在理念上升级,是我能带给他们的最大价值。”詹富翔说。
来到四川的这几年,詹富翔把大量时间花在农业一线,长期过着从家到种植基地、再到培训学校“三点一线”的生活。今年“五一”前,詹富翔拿到了代表达州市通川区先进劳动者的“五一劳动奖章”,“农业是我最热爱、最坚持的事业,和村民一道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我还要继续发挥特长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好‘第二故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