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台北书院山长林谷芳:能交流非理所当然 遇中断方觉其珍贵
专访台北书院山长林谷芳:能交流非理所当然 遇中断方觉其珍贵
中新社北京2月16日电 题:专访台北书院山长林谷芳:能交流非理所当然 遇中断方觉其珍贵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农历辛丑新春,台北书院山长林谷芳与家人到台东远足、散心。回台北接到中新社记者电话,他说自己去年2月返台后,已有一年时间未到大陆,是这30余年来非常特殊的一个状态。
农历辛丑新春,台北书院山长林谷芳接受中新社记者电话访问,回顾2020年两岸文化交流、民间往来并展望今后发展。中新社发 林谷芳先生 供图
自从两岸开放探亲(1987年)隔年第一次来大陆,林谷芳已往返两岸600多次。与归乡探亲的外省族群、外出打拼的台商群体不同,他说自己来大陆“到处走”“是为印证生命所学的真实与虚妄,看看书里读、想象中的中国与现实中国之间的异同”。
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这位文化学人暂时停下了往返两岸的脚步,在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地主持的中国文化和禅学艺术讲座也告中断。新年里回看这一段经历,他说,来往久了,有些事情会觉得理所当然;一旦中断,才让人惊觉原来两岸能如此来往是弥足珍贵的。
“我这一代人更有感觉。40岁以前,基本上不敢相信会有一天能够到神州大地去,也因而更加珍惜两岸的交流。年纪轻的人,历史感不那么浓厚,但这一次他们应该也有领略——没有往来的时候,才会去想是怎样的一个历史契机让两岸交流能达到前此这样一个‘理所当然’的地步。”
农历辛丑新春,台北书院山长林谷芳接受中新社记者电话访问,回顾2020年两岸文化交流、民间往来并展望今后发展。中新社发 林谷芳先生 供图
近年来,林先生保持着在台北知名大报时评版面撰写专栏的习惯,为延续、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直言不讳。他说,从文化基点出发,在更长更远的坐标下看待当前现象,两岸间有时互动密集一些,有时减少一点,仍只是量上的差异;一些政治的原因并没有颠覆文化基点上两岸之“同”。
有观察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逐渐衰弱已历30年,近来更从官方、主流文化舞台上大幅消退,一些“去中国化”言辞、举动引来文化“脱钩”的忧虑。对此,林谷芳提出,一些人不出声,不代表不存在,他们只是由显而隐。如果一扇视窗重新打开,设法让它由隐而显、拨云见日,其实也没那么难。举个例子,再怎么宣扬“独派”主张的人,也一样在拜妈祖。只要文化的根还在,或许一时被隐蔽,但它重新冒上来也就是自然的。他说,“独派”一些文化上的想法就是一种浮沤泡沫,没有坚实的基础。
关于未来两岸接触,林谷芳期望,大陆可展现实力与气度,提供两岸之“合”的未来性等“利多”;台湾则要如实地看待自己、看待大陆,懂得谦卑。他说,台湾如果不能在中华文化圈里找到某种类型的中心定位,譬如保存中华传统文化,或体现中华文化当代性的一个中心,绝对会边陲化;找到定位,就不会在两岸大小对比中进退失据,台湾可融在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得到正面回馈。
农历辛丑新春,台北书院山长林谷芳接受中新社记者电话访问,回顾2020年两岸文化交流、民间往来并展望今后发展。中新社发 林谷芳先生 供图
近两年,时常有人忧心忡忡来找林谷芳先生谈两岸态势,“我每次都讲一句话,否极泰来”。他认为,现在,阻断两岸往来连不成理由的理由都讲完了,戾气耗尽,下一步应该会有反转。
大陆各地跟随学习中国文化、禅学艺术的学生已像家人一样,林谷芳受访时说,以往过年尽可能不外出,当交流再次恢复正常,他将多来大陆过春节,明年先到宁波。
今年70岁的林谷芳先生,是台湾知名的禅者、音乐家、文化评论人,“2016年中华文化人物”名衔获得者,他曾创建台湾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2010年以来所主持的台北书院亦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