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堵“陆资”民进党当局又出“幺蛾子”
围堵“陆资”民进党当局又出“幺蛾子”(日月谈)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民进党当局向来深谙此道。赶在去年底,台经济主管部门发布所谓修正“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进一步严审限制陆资赴台。不仅严禁大陆“党政军相关企业”赴台投资,还由超过三成持股比例的认定方式改为“逐层认定,避免陆资跨境多重投资”,更要禁绝任何“政治性”主体参与投资。
标准如此宽泛严苛,也就意味着,只要民进党当局主观认定是陆资,便可不由分说拉入“黑名单”。话说得那么绝,俨然对陆资下冷冰冰的“逐客令”。
“淘宝台湾”去年底被迫下线,其遭遇可谓陆资在台备受苛责刁难的缩影。自阿里巴巴2008年进入台湾市场,淘宝一向深受民众欢迎。“淘宝台湾”2019年在岛内上线,不到一年时间,便有超过3000万种商品上架,软件下载量在岛内达300多万,积累了数十万卖家。
方便台湾千万民众、繁荣岛内电商事业、提升当地服务业和就业水平,淘宝业务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自打2016年民进党当局再次上台,便处处刁难淘宝,以“隐瞒陆资身份”为由开罚,责令半年内退出台湾,乱扣“摧毁台湾电商产业”等罪名,大肆炒作“陆资威胁”。
为避免因陆资身份被一味刁难,阿里巴巴以品牌授权方式,授权英商克雷达经营“淘宝台湾”。在克雷达的股权结构中,阿里巴巴持股仅28.77%。岛内原有规定,陆资占比不超过三成则不算陆资公司。民进党当局竟“量身定罪”,特意为此修改规定,称不管资本比例如何,只要认定“陆资具实质控制力”就是陆资公司。
此前台经济主管部门宣布,禁止台湾任何单位代理或经销大陆流媒体平台服务,因精准封杀被讥为“爱奇艺条款”,如今结合“淘宝台湾”等情形再次收紧管制,并煞有介事地将陆资认定标准无限放宽,封锁打压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2020年,民进党当局紧随西方反华势力脚步,巧立名目、罗织罪名,进一步阻挠陆资赴台与两岸正常经贸往来,妄图制造两岸“脱钩”,处心积虑地操弄“反中”民粹,变本加厉地破坏两岸交流合作。
有台媒痛批,岛内经济长期低迷,陆资赴台可谓“雪中送炭”,对岛内优势产业也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民进党当局却要生生扼杀这一繁荣局面。不断升级对陆资的管制,如同打出“七伤拳”,不但有损台湾就业、税收与相关服务,更会伤及台湾经济投资活力。而本该专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经济主管部门,却一门心思吹响“反中”号角,专搞政治打压的歪门邪道,岛内经济振兴的希望何在?
台湾是浅碟型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亟须外来投资带动岛内经济。民进党当局沾沾自喜于“外企投资”,频频呼吁“台商回流”,偏因岛内深陷缺水缺电缺地等困境,难以有效地吸引投资。陆资有意伸出橄榄枝,却总遭民进党当局坚拒,因而近十年来投资台湾的陆资仅有约22亿美元。
即使如此,陆资在台多次亮相总能收获众多拥趸,爱奇艺、腾讯视频、“淘宝台湾”乃至华为、小米手机等莫不如此。民进党长期妖魔化陆资“洗脑民众”“挤垮岛内产业”“侵吞台湾”,却因陆资叫好叫座的现实一再被打脸。正因如此,民进党当局便妄图从源头上赶尽杀绝,以免“反中”奸计原形毕露。
只为收割“反中”政治资本,民进党当局一再抹黑炒作“陆资威胁台湾安全和社会稳定”,严重破坏两岸关系,损伤岛内民众福祉和台湾经济利益。民进党当局的小动作无法改变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大势,只会限缩和断送台湾的发展机遇。祸害两岸交流作恶不休,民进党当局害人终将害己。
张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