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台湾青年扎根福建三明:在乡村振兴中找到“完美契合点”

2020-12-21 08:37: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我是拿着规划设计图,来自台湾的福建新村民。”台南姑娘张欣颐这样介绍自己。

  2014年,张欣颐从台湾辅仁大学景观设计系研究所毕业,跟随台湾乡创团队来到福建参与美丽乡村项目,负责空间规划设计。来到距离县城约12公里的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杉城镇际溪村,当地人习以为常的丹霞地貌、田园风景,在张欣颐眼中有了另一种可能性。

  宋朝名相李纲在这里写下《瑞光岩丹霞禅院记》,明代兵部尚书李春烨青年时期在这里潜心修学、走向仕途。因此,张欣颐和伙伴们在福建的第一个乡村营造项目被命名为“耕读李家”。

  张欣颐说,台湾地方发展的理念强调以人文故事延续空间生命力,三明有好山好水好政策,让她有灵感去勾画美丽乡村,“我们在大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找到完美契合点”。

  这个“契合点”给台湾乡建乡创青年筑梦圆梦的机会,也有了张欣颐团队的“台湾经验,大陆实践”乡村营造路径。在张欣颐看来,描绘乡村振兴路线图,要整合在地资源,挖掘特色文化,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明是著名的红土地,泰宁又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张欣颐认为,光是这一点就有持续进行乡建乡创的价值。

  “要改造一个村子,先要真心实意地爱上它。”在驻村期间,张欣颐与际溪村的村民们一起烧火做饭,共同生产生活;每到饭点走在村道上,村民们总会喊“小张,来家里吃饭”;端午节前夕跟着奶奶上山采粽叶,一起包粽子;四季轮替都能跟着婶婶一起采收新鲜蔬果和田间野菜……

  如今的际溪村,老旧村居变成错落有致的民宿,“耕读李家”有两岸文创品展示、乡村图书吧,有研学基地、创客坊,结合当地绿色生态环境、台湾乡建经验和高校人才,营造出“一方农耕乐园,一处心灵原乡”的田园胜景。

  对张欣颐来说,“耕读李家”是一个“小小起点”和“一份初心”,是两岸乡创交流的桥梁与平台。6年间,她的足迹遍布福建数个县市百余个乡村,带着“用设计点亮乡村,把他乡变成故乡,让游人成为家人”的理念,服务了其中超过20个村落。

  张欣颐说:“际溪村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在这里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也拥有了新的家人。”

  对“80后”台湾青年谢孟霖来说,清流县同样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在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近三年,他完成了人生中三件大事:办厂、娶妻、生子。

  2018年,谢孟霖在这里创办欣展农业有限公司,从事九层塔种植以及辛香料精深加工。“九层塔在清流春夏秋都能种,而且台农创业园利好政策众多,无论是企业注册、项目招工,还是台湾居民居住证申办、结婚证办理等,都获良好服务。”

  今年4月,他又与大陆青年黄水瑞合作成立一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集精品果蔬种植、优质水产养殖、台湾民俗体验、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观光园。

  清流是三明引进台资企业最多的县。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2009年5月获批设立,成为福建省6个国家级台农创业园之一,并连续多年在大陆二十几个国家级台农创业园建设评价中名列前茅。

  清流台农创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魏永富认为,取得这份成绩,源自近年来清流台农创业园通过“惠台政策+服务创新”推动两岸“一家亲”的心灵契合,“特色项目+技术创新”推动两岸“多领域”的产业契合,“高优产品+销售创新”推动两岸“全方位”的市场契合等“三加三合”特色做法,不断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目前,清流台农创业园有69家台资企业,总投资13.76亿元(人民币,下同),年产值达10.1亿元,成为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基地、现代农林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海峡西岸生态休闲旅游胜地、闽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重要平台。

  谢孟霖说,大陆市场充满活力,加上清流山好水好生态好,发展休闲农业前景广阔。他相信,“在这里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