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棋魂》电视剧背后的两岸史观差异

2020-12-04 08:48:00
来源:华广网
字号

  作者 王晓笛

  由大陆影视公司根据日本知名动漫改编的真人电视剧《棋魂》已经完结,对这部剧的评价也由早期的质疑、批评转变为现在的认可、追捧和意犹未尽。应该说,动漫和影视之间存在所谓的“次元壁”现象,影视一方面需要继承原作精髓,另一方面在叙述手法上将相对不受限制的动漫具象化,因此漫改向来是一件难度颇大的工作。知名作品改编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这些被称为“魔改”的作品令观众心有余悸,对真人版《棋魂》的早期批评也多是基于这种担忧。好在随着剧情的展开,主创团队在情节设计和本土化方面的用心逐渐显露出来。该剧不仅在国内实现了口碑逆袭,也赢得了日本观众的高度赞扬。

  在精良陆剧逐渐在台湾市场走强的今天,真人版《棋魂》也在岛内引起了一定反响。当然,真人版《棋魂》在台湾初映之时也面临着较大质疑,甚至有自媒体人直接判定该剧“崩坏”。有趣的是,除了主角造型这种的确会引发争议、也需要被讨论的问题,台湾媒体人更多地将焦点聚集在了第一集香港回归的时空背景上,指责该剧政治化。

  真人版《棋魂》一个为人所称道的地方在于成功的本土化改编,场景、道具和故事脉络基本都还原了二十年前左右的大陆社会风貌,第一集的香港回归也是如此。对生活在大陆地区的民众而言,剧中的香港回归只是一段客观的时空背景。影片忠实还原了当时大陆有关香港回归的社会氛围和群像,并以此隐喻南梁第一棋士“褚赢”,在现代中国背景下的“回归”。单纯从情节设计角度讲,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构思。但是一些台湾自媒体人在倍速观看第一集后,便吐槽这是中共的政治宣传,TVBS甚至直接给出“浓浓政治味”这样的新闻标题。泛政治化的解读掩盖了这部作品的优秀品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两岸的误解,引起了一些大陆观众的不满。

  这种误解反映了当前两岸人民的史观分歧。台湾对大陆的历史陌生是事实,除了加强两岸交流,消除误解外,也要看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这种分歧的产生原因不能简单地归于台湾政客们的政治操弄,还要看到台湾特殊的历史脉络。台湾光复后,台湾人民并没有迎来当家做主的日子,反而遭遇了国民党当局的残暴统治,社会剥夺感持续上升,并最终引爆了台湾现代史上著名的“官逼民反”事件——“二二八”事件。“二二八”事件最终在国民党的军事镇压和清乡绥靖中告一段落,但却形成了台湾人民难以忘却的集体创伤记忆。台湾人民原本的回归热情逐渐演变为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回归”“祖国”等词汇也失去了原本的情感内涵,而变成了一种政治负担。这种情绪在民主化后成为台湾人民的集体心理基础,随后在政治操弄下迁移为对香港的一种特殊情感。在这种扭曲了的认知框架下,大陆代表了一种结构性暴力,而香港则是过去台湾的投影。

  在这种情况下,真人版《棋魂》中的香港情景在台湾也自然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这是对大陆的一种误解,但也透露着历史演绎那种过程的无奈。在强调“两岸融合”的今天,我们既要批判对大陆的恶意抹黑,也要宽容认知框架背后的差异,以建设和提升自身的文化号召力为首要目标。“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可以从真人版《棋魂》的经历中得到验证。随着剧集的完结,台湾媒体对其突然间变得集体沉默,而一些看完全剧集的台湾网友也自发在这些过度解读的新闻下,力挺这部被埋没的佳作。

  这正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