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台交流好戏连台:我在长城等着你,等待你来赴心灵之约
“我的大学同桌是来台湾交换的大陆学生,毕业时他告诉我,未来的新兴市场在中国大陆,北京中关村比美国硅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劝我一定要来看看。我本来打算待10天,结果一来就是3年,到现在也没有回去。”说起在北京创业的经历,1993年出生的台湾小伙徐韬幽默风趣,信心坚定,满怀憧憬。
过去一周,北京与台湾举办多项精彩纷呈的交流活动,多名像徐韬一样扎根北京的台胞台商向记者分享了他们的奋斗故事。在新基建、互联网、文创、休闲旅游以及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志愿服务等领域,处处都有台胞台商的身影和贡献,他们也在这片更大的舞台上成就自我。
发展空间广阔
“大陆已经将5G+大数据成功用于疫情精准防控,5G和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也有很多结合,在服务业、工业制造、社会民生等方面都有广阔应用。”在日前举办的第23届京台科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对大陆5G发展及前景的专题演讲引人入胜,座下台商眼界大开。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威盛电子副总裁徐涛告诉记者,他对参与新基建兴趣浓厚,希望产业界都来共襄盛举。“未来5G一定会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这条产业链中包括5G的基础建设、应用场景开发,甚至只是做零配件,台商都有广阔参与空间。”徐涛说。
北京台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晶华宝岛眼镜董事长陈文錧则在本届京台科技论坛上关注到另一个重要信息。“北京9月份刚刚获批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这为京台双方的产业合作,铺设了一个更为开阔、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他认为大陆支持台商稳定外贸业务和引导台商拓展内需市场的系列政策措施,给台商转型升级以重要助力。
“北京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际化大都市,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郭金龙指出,北京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在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7个方面推出110多项高含金量的创新举措,这些独特资源和优势为台企台胞提供了发展壮大的广阔空间。
产业融合加深
今年1月至9月,台湾对大陆出口同比增长13.3%,占台湾出口总值43.6%。“大陆市场对台湾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两岸经贸互赖程度也越来越紧密。”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萧万长通过视频参与京台科技论坛,期盼两岸企业家不畏民进党当局阻挠破坏,加深产业融合合作。
恰好,今年京台科技论坛的主题呼应了萧万长的期盼——“打造两岸产业链 共创发展新局面”。徐涛对此深有感受,他说:“从大陆改革开放起,台商就在这里投资深耕,与大陆各个产业进行了深度融合。全国台企联8万家会员台企与大陆同业共同努力,花几十年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实现互利双赢,这不是说某些人喊喊口号、几家公司离开就能改变的。”
除了传统的科技高端产业,北京与台湾在精准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的合作也日益紧密。前来参加“京台美丽乡村论坛”的台湾中华农业创新学会会长徐进发,趁此机会一览深秋十月北京市郊怀柔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美景,觉得这里休闲旅游产业大有潜力可挖。
“台湾在SARS过去之后,休闲旅游产业曾迎来井喷式发展。我认为,随着大陆疫情防控得当,社会恢复活力,休闲旅游产业会迎来非常大的商机,台湾的人才、经验与大陆市场有很多可以结合的地方。”徐进发呼吁京台在农业相关产业加强交流融合,不仅局限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合作,还包括加工技术、经营理念、品牌行销等,这对两岸农业携手发展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携手实现梦想
“我在长城等着你,等待你来赴心灵之约……”在两岸青年共同唱响的《请到长城来滑雪》歌声中,来自台湾彰化的陈文成作为台湾青年代表,从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佟健的手中接过了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服务的旗帜。
“能够参与冬奥会,对所有学体育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件梦寐以求、充满荣誉感的大事,我本科、硕士、博士学的都是体育产业,也一直在从事志愿服务的工作。接过这面旗帜,我倍感荣光。”陈文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心中兴奋和激动,他说,奥运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梦想,他会鼓励更多台湾青年加入到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队伍中来,见证祖国的强大和美好,实现更大价值。
“每个年轻人都希望有更大的舞台,而我们在台湾从事农业技术,看不到多少发展空间。于是我跟着学长学姐的脚步,3年前来大陆发展。”从台湾屏东农业科技大学毕业的何耀顺,现在在怀柔当起地道农民,充分释放自己对“种地”的热情,也在身体力行参与大陆乡村振兴计划。他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学弟学妹来大陆服务农业,脚踏泥土,真正融入,有所成就。
“近几个月来,两岸交流活动接连不断,台湾各界同胞冲破民进党当局阻挠,以多种形式踊跃参与。事实充分证明,两岸同胞走近走亲的愿望压制不住,两岸同胞交流合作的势头无法阻挡。”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的这番致辞,许多台胞台商有切身感受。刘结一希望广大台湾同胞能够与我们携手,共谋、共创祖国和平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本报记者 汪灵犀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10月22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