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丝竹之声让这里变得更好”
来到位于福州市区于山北麓的鳌峰坊,阵阵丝竹之声传到记者耳畔。循声探寻,云响艺术教育机构(下文简称“云响教育”)里,一群青少年正在创办人魏辰运的指导下学习琵琶。
民乐教育在榕开花
因为家学渊源,自打小学起魏辰运就与民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妈妈是全台琵琶比赛的评委,爸爸是音乐发烧友,家里收集了各式各样的民族乐器。小时候,屋里常常丝竹绕梁,可以说我是听着《塞上曲》《昭君出塞》等民乐经典长大的。”自然而然地,考取台南艺术大学后,魏辰运选择了学习琵琶和钢琴。
2013年,受一家音乐培训机构邀请,魏辰运来到福州担任指导。次年,他就在此创办了自己的机构。去年,他的“云响教育”落户鳌峰坊。魏辰运说,之所以选择鳌峰坊,不仅因为这里是福州的文脉汇集之地,还因为鳌峰坊牌坊背面的四个大字——“为国求贤”。
“在台湾,很多小学都会成立一个学生民乐团,民乐教育十分普及。前几年我刚来福州时,这里学民乐的孩子还不多。”魏辰运告诉记者,那时很多人对民乐的印象还停留在上年纪的人自娱自乐。而这几年,随着民乐进校园等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孩子开始接触中华传统音乐,竹笛、柳琴、琵琶等民族乐器逐步进入孩子们的世界,不少家长也由此了解并认同民乐。
魏辰运说,台湾民乐教育的特点是中西乐兼修,因而台湾民乐教师大多系统学习过西方乐理,在教学过程中,能把西方乐理知识、作曲的基本规律等融入民乐教学中。“中国地大物博,各地音乐风格差异很大,我们会在教学中给学生解释,为什么这首曲子要这样写,它的创作背景和特点是什么,它适合用什么乐器演奏……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
来榕数年,魏辰运的事业渐上轨道。最让他感到高兴和幸福的是,女友黄资涵也跟随他的脚步,从台湾来到福州。黄资涵也是自小学艺,四年级起就在老师带领下到大陆交流学琴,曾到过北京、天津、厦门、广州、上海等城市演出。她回忆说,自己中学时代拿到全台柳琴和中阮比赛的双料冠军,当时有记者问她“未来的梦想是什么”,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什么是柳琴”。青年时期的豪言壮语,如今正在脚踏实地一步步践行。
培养孩子内在的美
“民乐是中国人自己的音乐和文化,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黄资涵强调,中国音乐的历史和韵味,每个人都要用心学习和体会,而不是“柳琴、琵琶傻傻分不清”。
目前,她担任“云响教育”的教学总监。在2019年,每个月她都会组织举办公益民乐沙龙,带领孩子们到“云响教育”门外那座雅致的小亭子里演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录制了许多演奏短视频发到网上,讲述中国民乐及其背后的故事。
本月底,黄资涵计划带孩子们到附近的海军将领李世甲故居进行一场音乐演出。她告诉记者,“云响教育”今年还有许多尝试,包括策划视觉与听觉结合的课程。例如,孩子们学习一首曲子后,可以通过想象把音乐的意境用画笔呈现出来。“艺术都是相通的,我们希望孩子们在这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几个指法,而是学会用艺术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除了美妙的音乐,礼仪礼貌也是“云响教育”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的。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以前做事很毛躁,学习民乐后,在老师的要求下进门可以自己拿书包,碰到老师会问好,“变得知书达理懂事多了”。
孩子们的点滴成长,魏辰运都看在眼里。他说:“学习一门中国民族乐器,不只是会一项技艺,更重要的是不要忘了我们的根是什么。我们希望把中华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美好品德,也都通过民乐传达给每个孩子,潜移默化成他们内在的美。”
如今,“云响教育”已有6名台湾老师。魏辰运告诉记者,在大陆发展这些年的经历,让他看得更广、更远。从管理到营销,以前从未涉足的领域他都亲力亲为,用心学习经营。比如,今年疫情期间,“云响教育”的老师们齐上阵,首次尝试了直播教学。
“我们希望用新的方式、新的技术推广民乐,让更多同胞认识并喜爱这门绚丽的艺术。”魏辰运说,“我们想在福州扎根下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用丝竹之声让这里变得更好,搭建一个两岸艺术和人文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