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当局“新南向”折戟沉沙
本报记者 张盼
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4年前上台后,就煞有介事抛出所谓“新南向政策”,绞尽脑汁切割与大陆的经贸联系,然而四年来无情的现实一再说明,这一做法违背经济规律,结果惨不忍睹。根据最新出炉的台湾今年5月出口统计数据,台湾对大陆(含香港)出口刷新历年同月纪录,创近10年新高。反观台湾对东盟的出口,却创4年半来最大减幅,也是近10年最惨。
岛内舆论指出,这充分表明“新南向政策”一败涂地。有岛内企业界人士直言,错误的政策是一场灾难。
“新南向”违背经济规律
根据台湾财政部门最新统计,台湾5月对主要市场出口表现呈现“两极化”,对大陆(含香港)出口额121.2亿美元,年增10.3%,占总出口比重高达44.9%。累计前5个月出口占比41.5%,刷新近10年最高纪录。
反观民进党当局自2016年积极推动的“新南向”,砸重金协助台商拓展的东盟国家市场,5月出口表现却呈现近4年半来最大衰退,大减17.9%,出口额仅38.2亿美元。累计前5个月出口占比15.9%,呈现近10年新低。
台湾学者庞建国指出,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再到蔡英文,东南亚都被视为台湾减少对中国大陆经济依赖的主要出路,昔日“南向政策”失败了还不够,蔡英文又来个“新南向政策”,依然灰头土脸。为什么这条路走不通?其实只要真诚面对现实就知道,东南亚市场是替代不了中国大陆市场的。
有台湾企业界人士分析道,与大陆相比,东南亚有些国家不论劳工还是投资成本都不低,且面临缺工问题。其次是有些国家行政效能不彰。再者,东南亚部分市场属浅碟型经济,易受外界影响。而最重要的是,台湾与东盟国家投保协议不完整,台商投资难获完善保障。
大陆广阔市场无可替代
台湾中小企业总会理事长李育家说,西进大陆搞了二三十年,不论语言或法令规章台商都熟悉,再加上大陆市场庞大,那些已经习惯了大陆经营模式的台商,要转战东南亚,很多人都不适应。此次疫情中,东南亚如纺织、制鞋业的很多台商也是叫苦不迭,或许因为如此,很多台商还是选择在大陆好好经营。
“两岸关系紧张,很多台商都忧心忡忡。”台湾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说,台湾出口占GDP比重大,大陆又是最大出口地,加上台湾出口多是中间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大陆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不论出口到大陆再加工外销,或者是出口零组件给大陆品牌,如小米、华为等作内销,都使得台湾对大陆经贸依存度很难下降,这是“市场因素使然”。他呼吁民进党当局务实看待两岸交流。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健全认为,台商仍看中大陆庞大商机,配合“中国制造2025”,高阶工具机、半导体及外围设备等生产企业陆续赴大陆投资。更简单来说,产业重新洗牌、有进有出,赴大陆投资金额有增无减。
台湾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资深总监陈子昂表示,基于“接近市场、在地化布局”的概念,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际大厂或可出于分散风险,赴世界各地投资设厂,但中小企业只有能力重点式布局。中国大陆具有市场广阔、与台湾同文等优势,自然是中小型台企拓展市场的首选。
工商界盼改善两岸关系
台湾《中国时报》评论道,疫后拼经济,外贸导向的台湾,振兴贸易是首务,而大陆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尽快解封对大陆的管制,恢复两岸通商,将是无法回避的课题。
“天天都有会员在反映,希望两岸能尽早解封。”蔡练生说,面对工商界的期待,加上大陆才是台湾主要经贸往来对象,与大陆恢复各种往来,才是民进党当局务实的选择。
台湾工业总会会员多来自大型制造业,他们每天都在要求两岸解封,因为“客户都来不了”。台湾工总也向民进党当局传达会员的看法,但始终得不到确切的答案。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指出,如果不开放两岸商务往来,下半年产值将很难乐观看待。特别是当地工具机最大的出口市场是大陆,足足占到三成,传统产业更是如此。买家不能来,出台再多的纾困和振兴举措也无济于事。如果回避大陆,就是鸵鸟心态。
《中国时报》发表社论指出,两岸关系在蔡英文上台后陷入紧张,台湾拉高对立并甘为美国攻击大陆的子弹,不仅使两岸关系更加恶化,也会使台湾在两岸互动上的政策空间流失。台湾要在疫情过后努力拼经济,便应该对大陆主动释出善意。在良性互动下逐渐恢复两岸接触沟通,有安定和平且利于经贸往来的环境,台湾才能迅速重建。
庞建国认为,唯有真诚面对现实,遵循经济规律,台湾的经贸才有出路,而这条出路注定了绕不开大陆市场。不务实,不管“南向”或“新南向”,都是“此路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