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拒统一护航“台独” 蔡英文当局“反渗透法”开历史倒车
为配合绿营“反红色渗透”选战策略的推进,对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及“立法委员”二合一选举形成最后的助攻,民进党党团在“立法院”本会期的最后数表时刻,仓促提请“反渗透法草案”的审议,并于2019年11月29日利用“立法院”多数席次的优势,强行推动其径付二读。在“立法院”12月中旬休会过后,民进党团再度采取强渡关山的策略全力拼“反渗透法”于12月31日通过三读,引发岛内外各方的强烈质疑。
“反渗透法”存在多重争议
“反渗透法”一经提出就引发各界质疑,被外界视为民进党政治斗争的又一“新式武器”,然民进党仍不为所动,在蔡英文号令下,力排众议推“反渗透法草案”在选前通过三读。此法案存在的多重争议引发各界讨论。
一是条文争议。此法案针对的对象是所谓“境外敌对势力”,构成要件为“境外敌对势力所发动、受境外敌对势力指示、委托或资助,进行提供政治献金、受指示助选、法令政策游说、破坏集会游行、散播假讯息干扰选举等活动”,并制定严苛罚则,对违者处以有期徒刑,并科以最高1000万新台币的罚金。其中,概念的界定及各项规定存在极强的模糊性与针对性。如“渗透”一词在法案中并未作具体的定义,但其并不属于法律概念,且带有极强的政治色彩。另外,该法案也没有规定明确的主管机关,同时规范的面向涵盖广泛,所规定的各项“违法行为”也普遍存在执法弹性空间大,举证困难等问题,被抨击为“罗织罪名法”,形同“东厂法”。此外,规定的刑事处罚非常严重,但构成要件却非常模糊,存在严重的罪与刑不明确的问题,违背“实质正义”。
二是程序争议。此案从2019年11月27日提出到三读通过总共用了45天的时间,并且期间因选举的原因,“立法院”在18日至30日停会,换言之,该草案整体“立法”时程不超过1个月,从2019年12月14日,蔡英文下达指令,草案必须在12月31日通过,该法案仅有4天的审查时间,且缺少“行政院”草案版。民进党这种急行军式的“立法”方式让人叹为观止。为了使此案在如此短时间内通过,民进党全方位动员,从蔡英文挟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多次喊话并将其作为选举造势的重要议题之一,到民进党党团高层各种奔走游说,使“立法院”的运作完全“人治化”。另外,一贯主张“委员会中心主义”的蔡英文及民进党在此案的审议过程中也采取了双重标准的态度,使此法案未经“内政委员会”审议就直接径付二读,违背其所谓的“程序正义”原则,存在严重的程序“黑箱”争议。
三是动机争议。首先,从法案的缘起来看,其始于“王立强间谍案”,但此案已证实纯属子虚乌有。民进党在选举中一直操弄大陆干预台湾地区选举议题,也并未提出过审查属实的证据,反而是“‘卡神’杨蕙如操纵网军案”彻底坐实民进党利用公权力资源豢养网络力量介入台湾地区的选举。因此,其推动“反渗透法”的理由并不存在。其次,“反渗透法草案”的第一条规定“为防范境外敌对势力之渗透干预”制定此法,但民进党在整个“立法”进程中主要针对大陆,可见其将大陆定位为“境外”,甚至是“境外敌对势力”,这严重违背其所谓“宪法”中对于两岸的定位。在两岸和平发展取得巨大成果,两岸关系亟须深化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民进党仍在违背民意寻求“法理”上的“台独”。再次,从“立法”的草率性、仓促性以及选前10天敏感时间节点的选择上,也可以看出民进党推动“反渗透法草案”的目的既非为了法律体系的健全,也非为了所谓台湾地区的安全与“民主”,而是为了蔡英文及民进党的选举利益最大化。
“反渗透法”的推出为恶质的选举操作
由此可见,民进党力推“反渗透法草案”的做法仍然是一种恶劣的政治操作。一方面为了巩固绿营的基本盘,整个选战中,在无亮眼的经济牌以及社会民生牌可用,并且“酬庸案”频繁爆出的情况下,蔡英文及民进党制定了成本较低的“抹黑”、“抹红”战术,以“反中、抗中”牌为主要选战主轴,模糊关切民众切身利益的经济、民生议题,削弱最主要竞争对手国民党籍参选人韩国瑜“庶民政治”、“庶民经济”议题的关注度及利民优势,并利用“立法院”多数优势将法律手段作为最重要的选战抓手,以烈度较强的“台独”议题,取得凝聚绿营基本盘的实质、速效影响,为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选情投掷最后一把“柴火”。另一方面则为了吸收绿营小党的选票。此法案的提出最初是由绿营的其他小党起意的。民进党却在选情的最后时刻将此议题改头换面,重磅推出,并且力排众议,主要是因为在此次2020年“立委”选举中,小党林立,并且展现出不俗的“战斗表现”,为了做最后的冲刺,力保民进党在“立法院”的优势,民进党成为此议题的“执棒人”,为其“立委”参选人营造表演的舞台,以最大化蚕食其他绿营小党的力量。
“反渗透法草案”从提出到推出都引发岛内各界的较大质疑与强烈谴责。国民党展现了很强的反弹声浪。面对“坦克碾轧式立法”,韩国瑜表示民进党已失去民心才会急着“修法”,并痛批“反渗透法”是炸弹,民进党是“卖台集团”。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表示“这法律的范围很广,规定很严,但很多名词定义不清楚,至今没有主管机关,将来执行时,一定会有非常多的冤案、假案、错案,成为打击政治异己的工具”。国民党籍“立委”在此草案表决时发起了较强的抗议行动。亲民党的党主席、“大选”参选人宋楚瑜炮轰“反渗透法草案”强行通过,做法过于暴冲。台湾民众党主席、台北市长柯文哲表示该法是“地雷法”,让台湾民众倍感不安,并自嘲自己可能会是第一个被拿来开刀的。新党草案通过后第一时间召开记者招待会为此法冠上“恶法”的称谓,痛斥其定义不清楚,因人设事,犹如蔡英文的“巫婆棒”,指向谁就会将谁罗织罪名入狱,并且表示将抗议到底。
除了蓝营及第三势力外,部分深绿力量也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深绿的喜乐岛联盟发言人张君瑜直指民进党不该把提出建议的人都打成“中共同路人”这种理盲的区分,批“反渗透法草案”空洞且有“违宪”疑虑。此外,由法政学者及社运人士组成的社群平台“台湾守护民主平台”加入反对“反渗透法草案”的行列,发表声明稿指出,“该草案少了社会对话,将可能侵蚀台湾自由民主的地景地貌;尤其高敏感度法案,应避免单一政党强势主导”。
“反渗透法”将引发多层次的影响
此次敏感度极高,涉及面广泛的法案在民进党的政治目的驱动下急速制定,并将在选后开始实施。从选举、岛内政治制度、民意以及两岸关系等多个视角观察评估,该草案的推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是对选情的影响方向尚不明朗,有可能会对民进党选情产生负面作用。该草案不仅涉及台商、台生、台干等在大陆的利益,也关乎岛内社会各层的利益,在两岸民众支持深化交流、融合的大势下,该法案引发的反弹力量有可能会体现在选票上。同时,民进党在此草案推动中的霸道行径,也给社会形成了民进党滥用公权力的不良示范,势必将冲击其选情。因此,从目前形势看,影响有可能会与民进党的预判背道而驰。
二是草案的实施将在岛内产生寒蝉效应。若蔡英文继续执政,势必会加大该法案的落实力度,依其一贯以政治目的先行的执政风格,此法案真有可能形同“刑法100条”复辟,在岛内形成人人自危的“绿色恐怖”氛围。若韩国瑜胜出,蔡英文会否借助该法在选后到5月20日卸任的空窗期中,兴风作浪,并趁势宣布“戒严”也为未可知。
三是将严重阻滞两岸的交流并制造两岸关系的紧张与动荡。从民进党推法的动机来看,除了选举目的,其还希望借此限制、监控两岸的正常交流,甚至形成两岸的“脱钩”,至少也为两岸关系的后续发展埋下钉子,增加其阻挠的抓手。
四是再度重挫公权力权威,尤其“立法院”的权威,使其公正性、独立性受到严重质疑。此次的“立法”过程极大化地凸显了台湾地区政治制度及其政治运作的漏洞,恐会引发台湾社会对制度设计中权力限制及监督的再思考。后续的效应还在发酵,伴随“反渗透法”的政治纷争仍在上演。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