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扎根杭州筑梦文创
新华社杭州12月2日电(记者段菁菁 席玥)八年前,时年22岁的台湾青年周百祥第一次投稿参评大陆影视奖;八年后,他落脚杭州,实践自己的“文创梦”。聊到自己的大陆乡情,不善言谈的他却变得滔滔不绝。
2018年初,周百祥带着一万多元人民币,从台北出发,扎根杭州拓展文创事业。“清幽的西湖充满中国风,杭州这座城市给人以幻想空间。”在周百祥看来,他从小学画,热爱文学、动漫和剧本创作,与杭州气质相投。
与十名两岸作家和朋友一起,周百祥创立杭州预兆文创公司,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完全没想到进展这么顺利。先前把我写的故事给大陆的一些作者看,他们告诉我,很多大陆读者可能不喜欢小说中有过多的角色和支线。”为此,周百祥“因地制宜”把小说手稿中的三个主角分别拆放在三本书中,每本书仅围绕一个主角展开。
据周百祥好友、团队助手介绍,团队目前以台湾作者写大纲、大陆作者填内容的方式创作。在他看来,这是两岸好创意与好写手的一次“强强联手”。
周百祥说,两岸在文学、动漫上的合作并不多见,台湾文创具有一定优势,他希望借助大陆先进的动画运算技术与经验,共同打造动画作品。“我们已经和杭州本地的玄机科技信息技术动画公司合作,将文学作品动画化。”
大陆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其中“台湾文创机构、单位或个人可参与大陆文创园区建设营运、参加大陆各类文创赛事、文艺展演展示活动;在大陆工作的台湾同胞可申报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让周百祥尤为关注,他们不仅今后可以更多参与大陆的文创创业机构,获更大力度支持,还可以与大陆同胞一起参加比赛。
另一名创业台青郑智荣同样关注惠台政策的出台,特别是“一些就业细则、创业鼓励补贴以及关联办公室租赁等内容”。
郑智荣认为,惠台政策不仅为寻求来大陆发展的台胞提供了机会,也能帮助已在大陆发展的台企更好“落地生根”。
2013年,郑智荣大学毕业后来杭州创业,带领十多位台胞共同创立巴适金汤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短短六年间,在全市开出8家餐馆。
回忆当初注册餐饮品牌时,郑智荣称赞当地政府给予的大力支持。“一开始我们像无头苍蝇似的自己去办相关手续,后来台办工作人员带着我们到工商、税务等不同部门一家家洽询。”
在经营餐馆的同时,郑智荣引入台湾的管理和服务经验,帮助浙江本地餐饮企业在保留当地菜特色的基础上,提质升级餐馆的味道、摆盘等。
郑智荣举例,“我们为乌镇一家餐厅担任顾问,坚持不引入杭帮菜、上海本帮菜等强势菜系,而是以丰富摆盘、文案策划的方式保留乌镇元素。比如我们用乌镇特色的手染做成小雨伞,以搭配菜品。”在他看来,把台湾的文创经验结合实业,得以体现文创的价值。
憧憬未来,郑智荣希望结合两岸优势,为两岸更多交流搭桥。“两岸青年可以共同开拓本地甚至国际市场,把中华文化的创意产品和理念推向世界。”
周百祥也鼓励更多台湾年轻人来到大陆。“这里机会多、竞争大,年轻人更有斗志和挑战精神。”他期待两岸青年一同延续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海外输出,“我们希望与内地出版社配合,把作品翻译成英文、日文或韩文等语言,向海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