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教师看“26条措施”:给技术人才“真金白银”获得感
台籍教师看“26条措施”:给专业技术人才“真金白银”获得感
中新社北京11月8日电 (记者 路梅)大陆方面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下称“26条措施”),中国人民大学台籍教师林承铎指出,相关措施进一步深化了此前的“31条措施”,在台籍教师圈引发热议,认为带给大家“真金白银”的获得感。
林承铎对中新社记者指出,“26条措施”的第21条与“31条措施”中的第3条结合,实现了台湾人才在大陆就业与发展方面的“并轨”。从“科研研发”到直接参加相应系列、级别职称评审,使有志于到大陆发展的台湾人才可以将先前在台湾的科研项目与成果“无缝衔接”地继续在大陆发展,实际上就是人才流动零缝隙、零时差、零落差。这对有志于到大陆发展或是已经在大陆发展的台湾专业技术工作者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不仅如此,第21条的适用范围还扩大到了公立医院、高科技企业,这代表着大陆在更多领域向台湾人才进一步开放。
2008年受聘于中国人民大学的林承铎,是较早进入大陆高校任教的台籍教师之一。如今他已晋升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经济学系主任、副教授。他说,此前,台籍教师及专业人员在大陆高校、科研机构工作时所签署的合同基本采用港澳台人员专用版本。“31条措施”出台后,有许多单位已采用与大陆科研人员、教师同样的合同版本。
“实际上,台籍教师及专业人员在大陆就业最优惠的条件就是无差别的就业。”林承铎说,“26条措施”的第21条在台籍教师、专业人才就业方面所提供的“进阶版”措施,就是实现无差别就业的一大进步。台籍教师、专业人才在就业当中不会再受到“异样看待”,同时也为他们规划了深化发展的道路,是一项实实在在的进步。
2010年,林承铎在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研究期间曾经获得柏林自由大学的邀请,本想申请公派访问学者身份前往德国交流,由于西方知名大学普遍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签约,需要经过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外国大学、科研基金会的双重遴选,林承铎因台籍身份无法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申报,最后只好直接向德国DAAD学术中心申请并获得短期学者资助前往德国从事访学研究。
“如果能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派出,除在时间上更能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以外,还有可能得到配套资金支持,有助于产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林承铎说,“26条措施”的第24条提到的公派留学资格,是多年来无论是台湾学生或者台籍教师十分关注的一项利好措施。如今他们可以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可谓一项重大突破。
林承铎还指出,有些单位在评审副高级职称到高级职称时,会要求申报者具备任现职以来的海外访学的经历,而此前台籍教师、科研人员只能自费前往,无法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通道,只能自己承担或者经校际合作项目,不仅增加自身负担,而且积极性不高。第24条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难题,让台籍教师、台湾学生发展的道路又多了一个有力的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