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盛宴》台北上演:两岸合作“有戏”
新华社台北9月22日电(记者许雪毅、赵博)“人生是一场盛宴,还是煎熬……”作为2019关渡艺术节的“重头戏”,闽台合作大戏《盛宴》20至22日在台北演出。
同一位台湾剧作家、同一个剧本、同一位大陆导演、同一套剧场设计方案、来自两岸的两组演员分别上演……《盛宴》以生动的故事印证两岸合作“有戏”。
无缝对接:大陆导演与一群台湾“90后”的碰撞
实验剧场《盛宴》演出时长约1.5小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原为台湾基隆八斗子望族的陈家家道中落。某日,四兄妹中的大哥、三弟和小妹在破旧海滨别墅内的“海鲜盛宴”中回忆家族往事,而别墅内室躺着他们痴呆多年、大限将至的母亲……
这出戏今年4月在福州首演,此次首度赴台共演出4场。其中,前两场由福建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演出,后两场由台北艺术大学学生演出,导演均为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陈大联。
为指导排戏,陈大联8月16日就来到台北,与一群台湾“90后”碰撞出很多有趣的故事。
“很过瘾啊!”《盛宴》台北艺术大学版扮演三弟的王惟汉生于1998年,在上海读过小学。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大陆导演。“导演很亲和,会给我们做示范,我先模仿再慢慢请教,学到很多。”王惟汉说。
剧中扮演爸爸的简骥生于1997年。“大陆的台词训练真是非常棒!”他说,在大陆导演指导下,大家先对了一两个礼拜的台词,这和以前在台湾排练先练习肢体不一样。
“大陆演员节奏感强,咬字清晰,很赞。”剧中大哥扮演者、生于1990年的彭士诠去过北京和云南,他说期待下次两岸演员同台合作,“那样更有意思”。
“除中秋节和星期天,这一个月我们几乎天天排练。”陈大联说,台湾学生单纯、上进心强,在一起很愉快,让他似乎回到了学校时光。“此次携手是两岸产学交流合作的美好成果。”
优势互补:台湾编剧与一个大陆剧院的多年情缘
此次台北行,包括导演在内,福建人民艺术剧院一共来了20人。《盛宴》出品人、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杨翔说:“《盛宴》是我们和台湾编剧的约稿。”
“当时我把大概构思和陈大联导演谈了一下,他很有兴趣,于是开始合作。”《盛宴》编剧、台北大学戏剧学系暨研究所专任教授纪蔚然说。
2014年,陈大联在厦门的台湾书店看到一本台湾戏剧精选集,很欣赏纪蔚然的《夜夜夜麻》,由此拉开了跨海峡交流合作序幕。从那年起,纪蔚然与福建人艺携手推出《夜夜夜麻》《莎士比亚打麻将》《衣帽间》等剧作。
这位台湾剧作家从出席首演,到一起探讨剧本,到参与排演,融入程度不断递进。
纪蔚然说,《盛宴》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创作,探讨的是老龄化社会常见问题,在目前台湾比较商业化的演出氛围下,极可能没机会搬上舞台。“与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合作后,这出戏在福建、广东、台湾上演,被两岸越来越多人看见和喜欢,很开心。”
杨翔说,大陆人口多,像《盛宴》这样的实验戏剧,可以在福州连演8场。
据介绍,双方计划把《盛宴》作为“当代家庭三部曲”之一,开始酝酿三部曲之二,名称暂定为《两个家庭15.3坪》,探讨同一个空间里两个家庭的生活状态。“下个月开始编剧,明年就可以演出。”纪蔚然说。
跨越海峡:共同的努力与期许
“大陆省级院团里,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与台湾具有特殊渊源。”杨翔说,2012年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就带着实验剧场《雷雨》赴台演出。目前院里努力打造“海峡两岸话剧创作合作基地”。从去年开始,除了与台湾编剧合作,还邀请台湾演员和舞美、设计等加入项目团队。
《盛宴》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版三弟扮演者、生于1986年的赵玉明说,去年在《衣帽间》里,他和台湾大学戏剧学系副教授姚坤君合作,“我们互相探讨专业话题,彼此都得到不少启发”。
《盛宴》舞美设计、台北艺术大学剧场设计学系硕士李建贤生于1993年,曾在上海实习过。“大陆的场馆设备比较新颖,比如大部分用电脑做画面,台湾仍用传统灯具做画面。”他说,“能在大陆工作不错,我在寻找这样的机会。”
杨翔说,目前正准备实施两岸青年演员培养计划,也欢迎台湾青年到剧院工作。“已有一些台湾青年向我表达了就业意向。”
曾在上海戏剧学院当过交换生的简嘉萱,在剧中饰演妈妈。“很多大陆朋友毕业后都去北京发展,我也想去看看。”她说,“年轻时候可以多多尝试。”
《盛宴》台北艺术大学版扮演小妹的吕维真还没去过大陆,但认识不少大陆交流生。正在撰写毕业论文的她,也有一个“北上”的心愿。“我想去中央戏剧学院深造,到大陆开阔一下眼界。”吕维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