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两岸创业“合伙人”:让好创意更接地气

2019-07-20 15:36: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社成都7月20日电 题:两岸创业“合伙人”:让好创意更接地气

  作者 闫旭

  从四川省成都市区驱车近两个小时来到德阳市中江县古店乡新桥村,竖着“小红薯成长计划”牌子的半亩红薯地里,孩子们正在开心玩耍。

  新桥村地处偏远,但风景秀丽。今年,台湾青年许渊顺来到这里,与大陆合伙人杨钢共同发起文创农业“嘦红薯”计划,给村子带来人气。

  “嘦红薯”计划由3个台湾文创团队和1个德阳本地的创业团队共同执行,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一个阶段是“小红薯教室”。

  端午节前播种下的小红薯,将在秋天收获。小朋友们通过认养小红薯,走进乡村,观察、记录红薯的生长情况,体验种植的乐趣。许渊顺和杨钢希望把新桥村打造成一个亲子文化村落。

  早在2002年,许渊顺就来到成都创业。“我用了10年的时间才做到接地气。”深知青年创业不易的许渊顺,这次决定与大陆青年“搭伙”创业。

  “台湾的文化创意在这里要经过一个逐渐被接受的过程,把两岸年轻人的创意聚集在一起,形成一股力量,效果会更好。”他说。

  作为德阳本地人,杨钢更熟悉四川的市场和当地年轻人的喜好。“我们在这个项目上一拍即合。”杨钢告诉记者,大陆团队主要负责项目的执行、市场、推介等方面的工作。

  在德阳,这样的“两岸合伙人”越来越多,两岸的年轻人通过“搭伙”创业,让好创意能够更接地气。

  台湾吉他手陈柏翰和德阳鼓手陈冠初相识于网络。去年6月,他们成立了一家音乐咨询有限公司,主要开展音乐培训、乐器售卖、音乐演出、活动策划等业务。

  来自台湾的师资力量是公司的特色优势。之所以选择德阳,陈柏翰表示,这里商机很大,有意向、有技术、有想法的台湾年轻人,可以找到一席之地。

  团队里的台湾老师小叶为公司设计了logo,一个八分音符中间包裹着一棵树。陈冠初说,寓意是希望大家都像树一样,在音乐的培养下更好地成长。

  6年前,在台湾从事设计工作的刘恒恩被公司派到成都做设计主管。看到成都啤酒市场很大,学过精酿啤酒制造工艺的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从在德阳做精酿啤酒培训老师,到与一位台湾姐姐和一位德阳本地朋友合开“亚比斯”啤酒屋,刘恒恩说,最大的收获是认识更多的朋友,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市场。他坦言,在德阳人生地不熟,幸亏有合作伙伴一起,创业变得更加顺利,更容易打开当地市场。

  2016年6月成立的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目前已入驻台湾青创企业30家,吸纳创业就业台湾青年51人,涵盖文化创意、互联网应用、物联网、生物科技、精致农业、电子商务、新媒体、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作为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执行长的许渊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关注在这里落户的每一个项目的发展,适当提出调整意见或辅导方案。他希望将更多当地青年企业家的资源与台湾青年创业项目进行对接,凸显两岸特色,既接地气,又能真正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完)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