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创业成功机会大”——台青“接棒”追梦珠三角
新华社广州6月24日电(记者徐弘毅 查文晔 王攀)把身份证放在识别区,然后进行摄像头人脸识别,用户就可快捷地在触控屏上办理出入境证件、缴纳水电费、查询个税……台湾青年张彦彬演示着名为“一柜办自助服务终端”的智能一体机。这是他和广州合作团队共同研发的产品,已在多地政务服务大厅投入使用。
“享受同等待遇,我不再是游子的心情”
“刚来时,心里七上八下,后来发现,这里创业成功的机会大。”2015年底,张彦彬和伙伴来到广州,选择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作为创业基地。该院是广州市属科研单位,2014年成立“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将科研创新与吸引台湾青年实习、就业、创业相结合,成为服务台青创业发展的平台。
2016年,张彦彬的创业团队注册成立广州高能计算机有限公司。得益于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的服务支持,团队在节省成本和获取资源等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多次渡过难关。目前,业务已从最初的高性能计算拓展到了主板、嵌入式主机、自助终端等产品研发。他本人也已获得广州市人才绿卡。
“台资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有限,我们在政策、资讯上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为双方建立互信打下了基础。”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主任王雪梅说。
2018年7月,广州出台60条惠及台胞措施,其中提出培育和引导符合条件台企申报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并按相关政策予以补贴和奖励。广州还设立每年1000万元人民币的“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与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金,对相关企业、团队予以支持。
“去年大陆出台惠及台企台胞的‘31条措施’后,我们可以更好享受同等待遇,我不再是游子的心情,广州也可以是我的家。”张彦彬说。
“闯出一片天,多亏了这片热土”
为贯彻落实“31条措施”,广东省去年发布“粤台48条”,全省各地也纷纷推出落实细则,为台胞安居乐业提供更好服务、创造更好环境。
东莞出台措施达77条,其中对台湾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在东莞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创办企业,当地在创业启动经费、办公场地、人才公寓等方面予以支持,并成立服务平台为创业项目提供从初级孵化到天使投资的全链条服务。
台湾青年洛克思在东莞生活了将近9年,2017年以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为新起点,成立了梦行者形象策划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台青在大陆为主题拍摄短视频,在各短视频平台推出节目,还承办了当地的两岸青年创意短片大赛。
“在东莞创业,我得到当地政府、企业许多帮助,这里的惠台措施非常实在,令我感动。”洛克思说,自己投身文创产业是“半路出家”,“如今闯出一片天,多亏了这片热土”。
“‘31条措施’发布后,台青在大陆创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从求学、实习到就业、创业,非常多便利及同等待遇措施出台,给我们很大信心,让我们更深感受到两岸一家亲的温暖。”东莞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执行长林子凯说。
“这里已经是我的家了”
2018年,23岁的王善修大学毕业后就从台湾嘉义来到深圳,和台湾伙伴共同创办“竞级学院”电竞培训项目,选择位于华强北商圈的赛格众创空间作为创业起点。
赛格众创空间成立于2015年,目前拥有2个孵化器和9个加速器分支,服务超过300个创业团队及中小企业,台湾青年创客的到来为这里增添了新的生机。
“深圳青年人口多,且经济发展快,很适合电竞发展。”王善修说,“赛格众创空间为我们提供办公和住宿条件,解决了我们从台湾到深圳的‘接地气’问题。”
与香港隔河相望的深圳中芬设计园内,台湾设计师陈青琅正和大陆同事紧锣密鼓研究设计方案。作为格外设计经营有限公司合伙人,他的团队最近接洽着同瑞士客户的合作。
“大陆发展很好,让我对未来十分期待。”陈青琅说,“我在台北、上海、巴黎都工作生活过,但最终选择扎根深圳,因为这座城市有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友善的创业环境。我的两个孩子现在也都在深圳上学,这里已经是我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