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了解做中国人的骄傲——探访东莞台商子弟学校的中华文化教育
新华社广州5月16日电(记者徐弘毅 查文晔 王攀)每年三月,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就会迎来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全体高二学生穿着儒生服装齐聚教学楼前,遵照中华传统礼仪宣誓成年。
成年礼上,身穿传统礼服、手执礼器的小学生们首先走上舞台,他们担任仪式上的佾生,在祭祀祖先环节中献上八佾舞表演。而后,约210名高二学生入场,在父母、师长见证下行佩冠礼,宣誓长大成人。
今年,高二女生张曼琪成为成年礼上受冠儒生中的一员。“我很兴奋,昨晚还睡不着。”小时候,她随父母从台湾新竹来到东莞,已在这所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校就读8年。
礼成后,孩子们张开双臂和父母紧紧相拥,不少父母眼中泛泪。每逢一年一度的成年礼,整个校园都沉浸在中华文化的温馨氛围里。
“愿你们勇于承担,推己及人,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开拓、创新、大爱、进取的精神。”东莞台商子弟学校董事长叶宏灯在成年礼上对学生勉励道。
成年礼是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作为大陆第一所专门招收台籍学生的学校,学校致力于发展中华文化教育,让台籍学生感受两岸文化的同根同源。
2008年5月,学校在教学楼3楼建造了一面记述中华民族著名人物和事迹的典范墙,以浮雕形式介绍了炎帝、黄帝、先秦诸子以及中华历朝历代共55位英雄先贤。对于学校2500多名学生而言,他们每一次在典范墙前方经过,就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重温。
去年,学校开辟了一系列中华传统文化主题馆室,最大一间是位于典范墙背后的中华文化教育馆。
中华文化教育馆面积500平方米,陈列内容梳理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华脉络,搭配学校的语文与社会科课程,以现代媒体科技展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台湾文化溯源华夏文明,传承中华道统,可谓兼容并蓄、人文荟萃,实为中华文化璀璨辉煌之一脉也。”该馆旁设的台湾文化教育馆内如是写道。
“我们两岸拥有同一部历史,尊崇着同样的祖先。”叶宏灯说,“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来自何处,让孩子们了解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感。”
上世纪90年代,叶宏灯担任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当时许多台商孤身来到大陆创业、工作,不少人的家庭出现问题。为解台商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在大陆安心工作,叶宏灯萌发了创办学校的念头,希望通过一所能衔接台湾课程体系的学校,使台商能把妻子、孩子从台湾接来一同生活。
叶宏灯的提议得到了大陆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在两岸各界热心人士捐助与支持下,2000年9月,学校在东莞市中堂镇潢涌村创立。如今,这所学校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在校学生约2500人。
“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共同的精神根基。”叶宏灯说,“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希望以此立德树人。”
2005年,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为高二学生举办了第一次成年礼,从此延续下来,在每年三月定时举行,以此激励高中学生善尽青年责任,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做准备。
在传统经典课程方面,学校按照“小学诵读、初中品读、高中研读”的顺序设置了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一边欣赏中文的声韵美感,一边养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年级正在教《论语》,里面孔子教导学生的语录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常拿来提醒、勉励自己。”高一学生吕哲豪说。
高二学生邵奕瑄自豪地告诉记者,学校语文课多元发展,高一上《论语》,高二上《孟子》,老师还会带同学到校园内的“丽德书院”上课,同学们很喜欢在这间传统学堂样式的教室里学习古文。
教学的熏陶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邵奕瑄说,自己会到图书馆借阅感兴趣的古籍,也很喜欢看大陆的古装电视剧,与父母去各地旅游时也会参观历史名胜。
“我们希望让学生融入中华文化和历史当中去。”学校历史老师高慧吟说,“在历史课中,我们还加入戏剧表演环节。”
高慧吟介绍,学校专门购置了戏服,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戏剧,借此深化对历史的理解认识,“在最近的活动中,我们通过戏剧方式对明朝汤显祖和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了对比教学,想报名参与的同学排起了长队。”
在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同学们还能参加礼仪、茶艺、书法、太极拳及民乐等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每当夜幕初降,学校里常常传出悠扬的乐声,那是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古筝。
定期组织的“文史营”也是该校的特色文化活动。学校每年以不同主题组织师生前往大陆各地,领略中华文化精华,分别有小学的港澳文化之旅、初中的中原文化之旅、高中的北京探源感恩之旅,鼓励学生走出校门,了解中华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
“大陆对中华文化的推广越来越重视,我们也在这方面积极投入。”校长王天才说,“中华文化是根,我们不能忘本,要怀着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