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台联名誉会长林明月:有幸与国家共前进
“前后39年,我们眼见国家不断强盛,深感欣慰,有幸在这个伟大时代开启之时,选择与国家共同前进的人生道路,我感到很幸福,更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的建设及取得的成就而感到无比骄傲。”上海市台联名誉会长林明月如是说。
从1980年远涉重洋回到大陆至今,出生在台湾桃园的林明月已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了39个年头。在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她说,是当初的这个决定让她成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人和受益者。
“刚来的时候民生用品缺乏,日常食衣住行的生活方式与海外差距甚大,带给我的挫折感很强,没想到生活状况是这样的”,林明月笑着举了个例子,“记得有一次挤了两趟公交车去淮海路哈尔滨食品商店买蛋糕,当时身上只有钞票没有粮票,怎么商量也没能买到一块蛋糕。但是现在,身上只要有一部手机,现金都不用带就能通行无阻,足不出户也能买到粮油、水果、蔬菜和家庭用品,样样都能送上门,40年改革开放的变化就是这样大”。
林明月自小在台湾接受教育,1971年随丈夫范增胜赴日本、美国深造、工作。尽管已有美国“绿卡”,一家三口生活安逸,但在得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特别是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促使林明月夫妇作出举家来上海工作、参加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她先后任上海港务局信息中心主任,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党组书记、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等职,期间兼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全国妇联执委、常委,上海市政协常委等社会职务。1985年,林明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大代表,第十六、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谈到学以致用的港口专业,作为中国港口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家之一,林明月回忆道,1978年的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是280个标准箱,其他主要是件杂货、散货,靠肩挑背扛为主,码头库场破旧,处于非常落后的程度。而且压港现象严重,百余艘船舶在长江口排队等着进来,但泊位不足,航道水浅,要等到潮差才能进来。
“今天上海港已经成为全世界最现代化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每年已达4000多万标准箱,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港口管理也从纯人工走向信息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你说是不是翻天覆地?”林明月颇为骄傲地反问。
交谈中,很容易发觉林明月乡音未改,“早年的时候听到改革开放的消息,不少旅居海外以及台湾岛内的台胞怀着又想来又害怕的矛盾心情,开始经第三地辗转来到大陆寻根探亲,来了以后感到大陆还是手足同胞,有亲情、有乡情,但贫穷和落后也是现实。”
如今,两岸关系早已变为了全面“三通”。有了智能手机以后,林明月跟海外岛内的亲朋都用微信联系、视频聊天,“若有老同学、好友来上海,都会在网上预订好行程、食宿,再也不用担心买车票、住旅馆的问题”。海外友人无论是来游玩还是工作,跟林明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大陆现在太方便了,进步太快了”。
台胞们也说:“现在上海落地签,手续便捷,想来就来,卡式台胞证,一卡样样通”。在林明月看来,那些当初赤手空拳,拎着两只皮箱来创业的台商,现如今许多都是打出一片天的企业成功人士,“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为社会发展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在国家变革最大的年代里,我们有幸与十几亿同胞携手共进,除了发挥专业作用以外,还能参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制定、督促落实,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林明月颇为感慨。(完)(记者 许婧)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