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 协和中外——两岸记者眼中的上海文化软实力
两岸媒体人在上海中心大厦内合影。(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中国台湾网10月26日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文化软实力得以苗茁根壮、枝繁叶茂,在于沪上各界人士创造性地传承发扬既有文化,吸纳包容中外文化的优点与特长,不断赋予上海文化新的精神与内涵。10月25日,参加首届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活动的两岸记者穿越华北、跨过长江,在上海探寻这座花园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东岸集团浦江事务协调部主任孙强介绍相关情况。(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近年来实施的黄浦江东岸贯通工程将沿线工业遗存进行了改造提升,通过再利用的方式来传承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东岸集团浦江事务协调部主任孙强向两岸记者介绍道。在他的带领下,大家来到由祥生船厂改造成的文化综合体“船厂1862”。据悉,祥生船厂于1862年由英商建立,距今已有156年历史。
保利尚悦湾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介绍相关情况。(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斑驳的铁管、风化的混凝土柱子、依稀可见的生产标语等,汇聚成“1862时尚艺术中心”的独特建筑风格。它是由祥生船厂造车车间整改而成,在此,每年均举办艺术节。保利尚悦湾(上海)剧院管理公司总经理李艳说,今年艺术节演出季是3月至12月,来自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团体来此表演戏剧、话剧、音乐会、舞蹈等。记者还了解到,借助临近陆家嘴金融开发区的优势,陆家嘴滨江金融城在祥生船厂旧有土地上正在崛起,涵盖商业、住宅、酒店、办公等多个项目。
“如果说一个城市应有一张名片,那么最可能的便是与文化有关的事物”,台湾今日新闻记者吴文胜说,“文创园区可方便市民就近观看各种文艺演出,而非一定去展览馆、歌剧院等专业场所”。他认为,台湾文创产业起步较早,成果丰富,值得大陆借鉴,两岸可加强相关方面的交流合作。台湾斑马传媒记者林祖璇说,“台湾文创园区偏重于当地特色,不像上海的文创园区与国外有如此多的交流”。
上海中心大厦顶层一览外滩景色。(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坐落在黄浦江畔的上海中心总高632米,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在118层“上海之巅”观光厅,黄浦江及其沿岸风光尽收眼底,波涛滚滚,奔流不息,百舸云集。最高层125层“巅峰632”展厅被设计为艺术空间,展厅中央是一个可稳固楼体的阻尼器,其造型取材于中国古籍《山海经》中的烛龙之眼,被称为“上海慧眼”。此外,两岸记者还聆听了西蒙·弗兰格伦为上海中心量身创作的音乐《上海的一天》,描写早晨的曲段显得魔幻空灵,上午则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晚上又重归静谧与安宁。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中心集多项人工智能、现代科技于一身,既节能环保,又令人舒适。上海中心是融合东方传统与西方艺术的新兴建筑,不愧是上海文化软实力的集中展示。
在沪台籍人士接受采访。(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林祖璇表示,之前在澳大利亚也曾登上摩天大楼,但其最高层仅用于宾客观光,而非空中艺术走廊。吴文胜认为,纵观中外城市发展史,人员密集、商贸兴旺的大城市往往会建造摩天大楼作为城市地标。“40年来,大陆经济腾飞,北、上、广、深甚至一些内陆城市都有建造摩天大楼的能力,这是大陆综合实力提升的具体体现”,他说。(中国台湾网特约记者、《两岸关系》杂志社记者郝沛然)
两岸新媒体人在东岸集团进行参访。(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两岸新媒体人在上汽集团 进行参访。(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上汽集团工厂流水线一景。(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责任编辑:袁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