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第21届京台科技论坛嘉宾表示“一带一路” 台湾不能缺席

2018年08月27日 08:47:00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科技、金融和经济,都是当前发展须紧紧抓住的重点。我觉得北京市政府很有远见,能够以科技为切入点,推动两岸合作。”近日,旺旺集团副董事长胡志强在第21届京台科技论坛峰会上说,两岸同为一个民族,应团结起来,一起赚外国人的钱。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科技的力量不可小觑。

  不只是胡志强,在这场科技元素闪耀的盛会上,京台两地众多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企业家们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始终围绕科技话题,表示希望两岸在智能制造、大数据、互联网等领域精诚合作,拓展市场,实现共赢。

  智能制造无处不在

  全长只有380米的步行街,却汇聚着敏捷快制中心、产品创意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等服务中心,满足中小企业制造、检测产品的各项需求。对话机器人、无人车、智能安保系统……一系列富有科技感的产品在这里应用、展示,让前来参观的两岸嘉宾惊叹连连。

  这便是中关村智造大街,本次京台科技论坛的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发展海淀专场就在这里举办。在这里,两岸科技界人士不仅实地感受科技创新的方式和成果,同时在座谈交流中就打造电子信息业智慧工厂、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大脑、AI人脸辨识云端大数据导入运算方法等话题相互沟通,分享经验。

  在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发展海淀专场举办之余,新能源产业合作未来科学城专场、汽车电子论坛专场、5G+智慧未来论坛城市专场等分论坛也先后举办。燃料电池技术与氢能发展、新能源动力汽车发展、5G在智慧城市及物联网中的应用、智慧绿能建筑设计……两岸嘉宾们就自身专业所长各抒己见,寻找两岸在科技方面的合作点。

  两岸携手深化合作

  “近年来,全球制造业因科技发展快速进步,产生很多颠覆性变化,也对传统生产造成巨大冲击。”台湾企业家、台达集团创办人暨荣誉董事长郑崇华在致辞中提到,他非常赞同中国大陆向智能制造方面发展的政策,希望两岸科技企业合作,一起来找解决方案,让北京成为绿色、智慧、宜居的城市。

  自1998年创办以来,京台科技论坛始终聚焦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在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探索合作发展机制,推动两岸产业标准制定,带动了一大批台资企业落户北京,同时也推动了北京企业在台拓展业务。截止到去年年底,京台两地企业共签署合作协议意向266项,协议金额超过485亿元人民币,在京累计注册台资企业达2875家,投资金额70多亿美元,赴台投资北京市企业超过20家,直接投资总额超过2亿美元。

  如今,京台科技论坛的举办已不只把目光聚焦在北京,同时也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在分论坛之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论坛暨项目交流洽谈会上,京津冀三地投资商务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投资政策,鼓励科技含量高的台湾企业前来投资、发展,并提供相应支持。在“一带一路”分论坛中,两岸嘉宾均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重大发展机遇,台湾不能缺席。广大台湾中小企业要借此机会,与大陆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

  让台胞更有获得感

  “多年来,我们紧扣广大台胞台企需求,努力为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创造有利条件,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持续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开幕式上,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表示,最近,大陆实现了福建向金门供水,取消了台湾同胞来大陆就业需办理专门就业许可的规定,并将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这些举措得到了广大台胞普遍肯定和热烈欢迎。

  在此次论坛的青年分论坛中,台籍北大博士生许晋铭认为,9月份将推出的台湾居民居住证,让在陆生活的台湾同胞享受更多便利,“比如过去买车票、订外卖、注册相关网站、住宾馆时,大家经常会碰到台胞证不管用的情况。有了居住证,我们就可以和大陆民众一样享受更多公共服务了。这是落实同等待遇的真正体现。”

  为了鼓励更多台湾青年登陆发展,多位在京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在青年分论坛中分享发展经验,建议台青要积极融入大陆发展环境。北京创业公社港澳台及国际事业部总监郑博宇介绍,他和周边的台湾籍朋友为到大陆发展的台青总结了登陆“六原则”,即靠自己、接地气、不投机、重发展、促融合、赢未来。“大陆为台湾同胞提供了公平公正的就业、创业平台,我们也要艰苦奋斗、自立自强,不能因为台湾人的标签就凡事伸手要,而是要凭自己的能力赢得市场、赢得伙伴的尊敬。”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