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记者聚焦深圳大亚湾核电站:一部浓缩的改革开放史
“海峡两岸记者特区行”联合采访团一行参访大亚湾核电站。(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中国台湾网7月25日深圳讯 (记者 尹赛楠 雍紫薇)7月的深圳,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阴雨蒙蒙,即便如此,也依然挡不住记者们参访的热情。24日上午,“海峡两岸记者特区行”联合采访团一行来到大亚湾核电站,两岸媒体人在惊叹于核能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为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倍感自豪。
据悉,大亚湾核电站于1987年开工建设,到1994年5月6日正式投入运行。此后,在大亚湾核电站之侧又建设了岭澳核电站,两者共同组成一个大型核电基地。大亚湾核电站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从筹建、诞生到建成,大亚湾核电站在我国改革开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海峡两岸记者特区行”联合采访团一行参访大亚湾核电站。(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说到大亚湾核电站,就不得不提它的孕育者──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它是由核心企业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及45家主要成员公司组成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于1994年9月正式成立。中广核以“发展清洁能源,造福人类社会”为使命,面向全球、跨地区、多基地同时建设和运营管理多个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同时在核技术、金融、公共事业等领域也取得了良好发展。
谈到清洁能源问题,身为中广核集团文化宣传中心主任的黄晓飞感触颇多。“每当我们聊起核电的时候,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似乎永远只有辐射”,黄晓飞表示,这对于为环保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核电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以2017年为例,中广核清洁能源上网电量为2119亿千瓦时(核电1377千瓦时,其他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742千瓦时),等效减少消耗标准煤约66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亿吨,相当于种植48万公顷森林。
中广核集团文化宣传中心主任黄晓飞接受记者采访。(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而中广核坚持以核电为主,发展各类清洁能源,围绕环境治理、生态保护持续拓展新业务,努力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
“当然,核电的安全问题同样需要关注”,黄晓飞表示,没有核安全就没有中广核,也就没有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实施,“我们始终坚持‘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核心价值观,并将之作为始终坚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目标,贯穿于研发、生产及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以确保生产经营安全,提升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大亚湾核电站。(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广核拼搏奋进40年,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打造出了国家名片“华龙一号”,并在“一带一路”走出去过程中创造了多个“第一”。中广核的诞生、发展、崛起,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改革开放史。(完)
[责任编辑:尹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