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张志军到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调研 希望台商重视环境保护

2018年07月18日 09:12: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宁7月17日电 (记者 蒋雪林)7月17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一行结束了在广西的调研。在为期三天的调研活动中,张志军考察了广西北海的台企,并到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钦州产业园及崇左产业园调研。在考察调研过程中,张志军希望台商台企在发展产业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他希望台商台企要舍得投入,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有效治理。

  7月16日上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一行到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钦州产业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调研,与在此考察的全国台企联的台商们进行座谈。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王屏生介绍,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挂牌成立近一年来,全国台企联组织了多批台商赴园区考察,并与当地政府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全国台企联组建了北部湾工作小组,全力推进台商落户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

  全国台企联副秘书长蔡钦铭详细介绍了目前与当地政府开展合作的情况。蔡钦铭称,全国台企联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共同签订了《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钦州产业园开发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园区内将建设大健康产业及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台商集中区。目前全国台企联会长王屏生的新板材项目也已落户产业园,作为该项目配套产业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也将入驻园区。

  蔡钦铭表示,由于钦州有优良的海港,交通运输便利,加上将来可引进越南劳工,企业的用工成本将大大降低,园区因此也为台商规划了传统产业接纳区;为了支持台商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中马产业园区管委会还与全国台企联共同设立发展基金,合作建设台商技术学院,专门培养台企急需的专业人才。

  蔡钦铭称,在防城港市,全国台企联组织的台商考察团经过考察发现,该市的纬度与台湾相似,在该市十万大山以南地区,有400平方公里的土地很适合农业开发。经过此次考察,不少从事农业开发的台商表示会落户防城港。

  蔡钦铭表示,防城港市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别适合发展大健康产业。由于老龄化的到来,将来养老市场需求旺盛,台湾在医养、康养方面有人才、技术和服务优势。全国台企联愿意把这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引进防城港市,建设大健康产业基地。目前全国台企联与防城港市已就该项目达成初步协议,用地指标已经立项。

  蔡钦铭介绍,防城港有一家铜厂,该厂是铜相关产业很重要的上游材料的来源,近日全国台企联得到消息,台湾有一家相关企业已落户防城港市,东莞和深圳有几百家企业生产与铜有关的产品,全国台企联将以“产业链招商”的方式,推动广东的相关台资企业落户防城港,形成铜产业的完整产业链。

  蔡钦铭称,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对于台商来说是大契机,如果台商落户合作区,将有利于企业拓展东盟市场。目前,全国台企联与当地形成共识,建设台商全球产业链上游产品生产基地。

  张志军对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的规划设计、产业定位、招商合作等方面的创新做法表示肯定。他指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授牌后,大家在短期内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对如何推动园区建设、台企落地形成具体的思路和初步的规划,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他鼓励台商抱团前往合作区发展,形成产业集聚,他希望台企在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他建议全国台企联成立专业委员会,分类组织台商赴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考察,这样项目对接将更顺利。

  7月16日下午,张志军一行到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崇左产业园调研,并与当地台商座谈。

  全国台企联荣誉会长、巧集集团总裁张汉文在座谈会上发言时称,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崇左产业园挂牌后不久,巧集集团即落户产业园,目前厂房正在紧张建设中。项目一期用地约390亩,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4亿元人民币。

  张汉文表示,当前台企面临转型升级,台企也正在想办法寻找转型和继续经营的地方,国台办在崇左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崇左产业园,这是为台企量身定做的园区,是台企转型和继续经营的最好的项目。他希望当地政府继续加大招商力度,把配套产业引进产业园。

  张汉文说,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落户崇左,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将来可以使用越南劳工。他本人赴越南考察后发现,越南北部的劳工非常愿意到广西来打工。但目前越南劳工入境广西工作相关手续太繁琐,每月均需往返越南签注相关手续。希望国家将越南劳工签注相关手续的时间延长为半年一次,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用工的稳定。座谈会上,还有台商反映,希望国家在海峡两岸产业合区用地政策上给予倾斜。

  张志军表示,对于台商台企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将高度重视,认真收集、分析项目推进遇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促使政策迅速落地,推动产业园快速有序发展。

  张志军指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崇左产业园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台商台企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也要抓好环境保护工作,这既是对企业的挑战,也是企业发展的机遇。(完)

[责任编辑:张晓静]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