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刘结一在“共担民族大义、共谋民族复兴”座谈会上的致辞

2018年07月13日 21:28:00来源: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

    在“共担民族大义、共谋民族复兴”座谈会上的致辞

  (2018年7月13日下午)

  刘结一

尊敬的连战主席,

尊敬的戴秉国会长,

各位嘉宾、专家学者:

  大家下午好!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共担民族大义、共谋民族复兴”座谈会,探讨当前形势下两岸同胞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很有意义。我谨代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对座谈会召开表示祝贺!向出席座谈会的两岸各界人士、专家学者致以诚挚问候!

  连主席胸怀民族、心系两岸,长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两岸关系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我要特别向连主席致以敬意。

  今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主席和台湾各界人士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两岸同胞全面认识当前台海形势、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流和大势、在新时代携手同心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围绕本次座谈会主题,我就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和两岸同胞共担民族复兴使命谈四点看法。

  第一,携手同心担大义。捍卫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是民族大义在历史长河中永恒的核心意涵。当前台海形势下,两岸同胞共担民族大义,就是要从全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图谋和行径,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两岸同胞都是中华儿女,都对民族复兴充满期盼,都是民族复兴的参与者、推动者、获益者。只要两岸同胞都胸怀民族大义,相向而行,就能够排除干扰,携手同心维护好、建设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在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中,共享中国人的荣耀。

  第二,把握大势看主流。近40年来,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从1993年“汪辜会谈”、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会谈、2014年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会面,到2015年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接连上了四个台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两岸关系从持续38年的隔绝,走到全面直接“三通”,进而实现各领域交流合作广泛、利益交融深入、人员来往密切的良好局面。如此巨大的变化表明,无论历经怎样的风雨考验,无论“台独”分裂势力如何阻挠干扰,两岸关系向前推进、向上提升、走近走好,始终是两岸同胞的主流民意,是两岸命运共同体的集中体现,是不可阻挡的大势。1916年9月,孙中山先生在海宁观赏钱塘江大潮后有感而发,写下“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名句。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的浩荡大势,任何“台独”势力阻挡不住,都注定要失败。两岸同胞要增强必胜信念,勇于克难前行,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第三,齐心协力反“台独”。当前台海形势严峻复杂,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破坏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顽固推行“去中国化”、“渐进台独”,阻挠限制两岸交流合作,打压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支持祖国统一的政党、团体和人士,挟洋自重、制造麻烦,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岛内“台独”势力推动所谓“奥运正名”、“制宪”、“公投”等分裂活动。这些行径损害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尤其是台湾同胞的福祉,是不能得逞的。任何外部势力打“台湾牌”也是不可能得逞的。两岸关系好,台湾才有前途,广大台湾同胞才有光明未来。两岸同胞要团结一致,以实际行动坚决反对、制止任何“台独”分裂活动。

  第四,以民为本谋福祉。中华民族从未如此接近伟大复兴,更有能力和条件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今年以来,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在率先向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企台胞逐步提供同等待遇上迈出大步,发布实施了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迅速抓紧落实,相继推出配套和具体措施,比如上海55条、福建66条、天津52条、浙江76条及厦门60条、宁波80条等等。这些措施受到广大台湾同胞的欢迎,已有很多台胞台企从中受益,收获了扎扎实实的“政策措施红利”。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提升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受益面和获得感,尤其要为台湾基层民众、青年朋友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平台,让广大台胞搭上祖国发展、民族复兴的快车。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大家登高望远,就能看清主流、把握大势,就有理由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在座的两岸各界人士、专家学者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和推动者,希望大家围绕座谈会主题,集思广益,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篇章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李宁]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