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陈云英:我要让我的国家变得更好一些
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代表陈云英,籍贯台湾台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全国台联副会长,台湾同学会会长。(中国台湾网 何建峰 摄)
“女儿小学的时候写过一篇作文,我到现在都很感动。作文中说,她在美国有一个好同学,是一个墨西哥女孩。在临走时告别,墨西哥女孩说她很羡慕我女儿,因为‘可以回到自己的祖国,你们的祖国充满希望,有很多机会可以等着你’。这篇作文一直在打动我,也让我相信,我的选择没有错。”——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代表陈云英
记者:何建峰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林毅夫妻子、台湾籍、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这些“自带流量”的标签,让她多年来一直是媒体的“宠儿”,大陆很多人对她并不陌生。但令人感动的是,在三十多年前,在美国、台湾与祖国大陆物质条件上还有着巨大反差的背景下,她选择“回来”的初衷很简单,因为“这里需要我,我能够让这里变得更好一些”!
过去的三十多年,见证了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变化和进步,她深感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连续四届担任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代表,她认真履职,关心海峡两岸,心系台湾乡亲,尤其为了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的台湾同胞奔走发声。她说:“当他们从台湾来到大陆,就已经用脚投出了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票,将自己的身家前程放在了大陆。”
对于未来,她说:“我们中国人,吃好饭、住好房,将不是一个难题,最后都会实现。但要藏智于民,我们的同胞都要有知识和智慧,这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她,就是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代表陈云英女士。
选择“回来”:我要让我的国家变得更好一些
陈云英的丈夫林毅夫,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从金门岛“泅海而归”的故事,中国大陆很多人都所有听闻,至于当年是否“抱着两个篮球”游到厦门,现在看来已不重要。在被台军方通报林毅夫死讯后,陈云英却坚信他还活着。
在历经一些磨难之后,1983年,陈云英如愿在美国见到了“活着的”林毅夫。此后,中国文学专业出身的她,通过TOFEL考试,赴美国留学,相继取得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陈云英回到祖国大陆。
她坦言,从台湾到美国,再从美国到祖国大陆,物质上的反差感是有的,但完全没有抵触,很自然地就适应了。
在陈云英人生的前30年里,她接受的是国民党教育体系下的“爱国主义”,虽然目的是要为“反攻大陆”储备人才,但也因此受到了较为完整的中国历史、地理教育。“我读了很多中国历史,从秦始皇一直读下来,中国地理也全读了。”陈云英说,“回到大陆,我很自然地认为这是我的国家,不是别人的。就像回到老祖母的家中,尽管她很贫穷,但我却想要帮她收拾收拾,把窗户擦擦,把桌椅整理整理,把破旧的东西补一补。不仅没有抵触,还觉得这个家需要我,我能够让她变得更好一些。”
回祖国大陆后还没有被安排工作的大半年里,陈云英经常骑着自行车跑到教育部“报到”。“那时人心都很单纯,我就自己去教育部殊特教育处,我要为国家工作!但一时也没工作安排,就给他们义务做翻译,中英文都做。国际司考察团来啦,我也陪着。我太闲了,一个星期去两次。”
陈云英后来回忆,“我什么身份也没有,就是一个找工作的留美博士,我去教育部时间长了,他们什么研讨会也让我去。我没觉得自己是旁听的,我还有什么说什么就发言呢!那真是快乐的日子!”
她对记者说,其实人如果有了精神上的追求,物质就不是唯一的追求了,也就不会觉得太苦。“如果永远只在物质追求里活着,人的灵魂是要沉沦的。作为知识分子,我更看重的是,追求自己精神的升华,对自己人生梦想的实现。这比吃多少、用多少更重要。”
此后,陈云英在中国特殊教育领域里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她也因此被称作“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
岁月见证:做中国人,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改革开放走过第一个十年,1987年,陈云英从美国回到祖国大陆。后面三十年的改革历程,陈云英有着清晰记忆。回首过去岁月,有一些事情让她刻骨铭心,也让她感知这个国家的发展进步。
——“那时候,电话还没有普及。我们去亲友家里拜访,都是骑着自行车直接去,不会事先约定。”陈云英说,有时候不碰巧,到了主人家门口发现家中无人,只好写一张类似“某月某日云英来访,但家中无人。某月某日云英将再次登门,请务必在家”的字条贴在门上。待再次拜访时,主人必定在家等候,并热情招待。
——“那时候,没有私家车,马路上的车也不多。要坐出租车,只有友谊宾馆才有。而且每次叫车都要付往返两程的车资。后来挤公交车去教育部‘蹭班’当‘义工’,但总因为挤不上去而迟到。当我到了那边,他们总会开玩笑说‘那个骑不上公交车的人又来拉’。”
——“那时候,住房条件不好,包括北大、清华的很多教授都挤住在筒子楼宿舍里。”陈云英回忆,当要去拜访其中一家时,必须走过堆放着灶台、家具、行李箱和各种杂物的狭长通道。如果赶巧碰上饭点,或许还能看到一些教授或教授夫人们满头大汗地烹调着各种食物。走进拜访的主人家时,会发现里头好几层床,老人、小孩,都住在一个房间里。
——“那时候,大家收入都很低,单位在过年过节时会给我们发一些肉类食品。”陈云英记得,有一年春节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给每个人发了一只鸡,但因为室内暖气温度高,大家都将这只鸡挂在了窗户外面。“从外面看,整个楼挂着一排排鸡,那样的景象,今天难以想象啊!”
参与了、见证了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和进步,陈云英如今在很多场合尤其是在国际上总在讲“中国的重要性”。“我们中国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最大的共同市场,我们大陆31个省区市在体量上就相当于31个中等国家。与中国大陆结成贸易合作关系,可以期待的利益巨大。”
但最让陈云英为这个国家感动的是,她越来越强有力地保护着国人生命财产安全。“国家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果国内时不时响起‘校园枪声’、‘教堂枪声’,国外又不能及时有效维护国民利益,那这个国家的政府将是不合格的。”陈云英说,我们国家国内稳定、秩序井然,老百姓安居乐业;而当我们的国民在国外因为天灾人祸、战争扰乱受困时,国家又会派出飞机、军舰去执行撤侨任务,“只要拿着中国护照,没有一个不被保护到,每当我在电视机前看到此情此景都不免感动落泪。”
她认为,国家要让自己的国民活得安全、富裕、尊严,我们的国家做到了。“我们会因此更加爱我们的国家,我更为自己做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心系台湾:助力台湾同胞融入祖国大陆
三十年前,陈云英到祖国大陆定居、工作和生活,三十年里,她为祖国大陆的发展、变化和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三十年里,作为台湾的女儿,她始终牵挂家乡父老。尤其在担任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后,她屡屡在各种场合为台湾同胞更好地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发声,助力他们更好融入祖国大陆,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来。
陈云英认为,过去几十年来,大陆相对于台湾、甚至相对于整个世界,都处于崛起的态势,这一态势并将延续下去。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在海峡两岸刚刚开启交流交往时,台湾的国际贸易、出口型经济做得比较好,早期台商在大陆成长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但我们应该看到,大陆经历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未来不论在总量上还是在发展质量上都将往新的台阶爬升。这就为广大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有志青年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提供了巨大舞台。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相关政策措施)只要涉及台湾同胞,都会体现出他们的愿望。”陈云英向记者表示,国台办、发改委会同29个部门公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后,台湾很多亲友联络她了解情况,包括很多在大陆任教或与大陆高校有联系的台籍教师对此表示热烈欢迎,普遍认为此次惠台措施力度很大、范围很广,对未来台湾同胞来大陆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和助力。
根据国务院台办公布的信息,2016年、2017年到大陆的台湾同胞分别达到573万人次、587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这反映出,在大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进步、在大陆继续坚持既定的对台大政方针的情况下,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这或许也反映出了,台湾同胞在当下严峻复杂的两岸形势下,在用他们的脚投出了对祖国大陆的“信任票”。陈云英说,在这些台湾同胞尤其是台湾青年踏上大陆土地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用脚投了票,投出了对祖国美好前景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票!”
陈云英告诉记者,其实绝大多数两岸同胞的追去是一样的,就是要实现安居乐业和人生价值。“他们都在追求安居乐业,而大陆这些年的发展给台湾同胞提供了历史性的最好的机遇,早五十年没有,早三十年也没有。大陆对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在岛内相对缺少机遇的情况下,台湾同胞可以来大陆(实现这个追求)。”
“除了安居乐业的物质追求外,人们还要实现人生价值!”陈云英说,“一个人的专业是什么,他就需要什么样的平台去施展才华。人都有事业理想,都有价值追求,越有理想越有才华的人,人生的使命感就越强烈,就越不甘心将自己一生埋没掉。”
但如今台湾每年都有近4万名博士找不到工作。这么多高级人才连最基本的安居乐业的追求都不能实现,这让陈云英感受颇深,“在历史如此交会的时节,大陆开放高校发展政策,人才缺口如此之大,所有台籍博士都愿意来大陆。你说他们是宁愿在台湾的街头卖鸡排,还是来大陆的高校教书?所学所用是很重要的。有些评论认为,台湾教师工资相对高于大陆,但你别忘了,很多教师在大陆的高校中度过一生,培养了很多人才,著作了很多作品,成就了一生的学术梦想。任何一个人才都有梦想啊!”
但根据公开统计数据,台湾同胞中仍有三分之二没有来过大陆,他们中很多人对大陆忐忑不安,甚至抱持误解。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以友好的心态,欢迎他们来大陆求学、就业、创业、工作、生活。他们只要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期望,都会在祖国大陆发展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都有机会在大陆建功立业。”
此次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陈云英带来了两个建议,一个是“落实青年发展规划,鼓励两岸青年共建美好中国”,一个是“落实台籍人才在大陆生活与工作同等待遇”。她说,作为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中倾听台湾同胞的心声,维护他们的权益。”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两岸同胞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必将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陈云英说,“两岸命运与共,在同一艘船上,我们国家强大了,两岸同胞都会享有因此带来的利益和荣耀。”
展望未来:让每一个同胞拥有知识和智慧
回顾过去改革开放历程,陈云英认为,当初之所以有“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的口号,是因为我们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实在太落后,“我们的花园里没有太多能够长成硕果的东西。为了大步推进,可以打破了再造,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已建成相当的规模体量,社会正在走向精致化发展方向,需要对整体结构进行提升。“花园里已经有很多参天大树和美丽花草,不能说把它们都除掉再重新种。我们要做很多研究工作,要做完善的科学规划,然后才能改造我们的花园,以符合人们的期待。”
陈云英跟记者说到,她最近关注到北京市西城区拆掉了一条街,原本人们以为政府要在此处盖高楼,结果却说要盖一座街心公园。这让她为之触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较以往有所不同了,他们需要一个互动的、休闲的小公园,而不是一座大楼。”这也让她为之感动,“如果盖一座高楼,会有很多个亿(GDP)。是要选择多少个亿的GDP,还是要选择看到老百姓在公园里头健身、跳舞、唱歌、聊天、散步?政府选择了后者。”
谈到对未来的期待,教育专业出身、长期投身于中国特殊教育的陈云英,希望能够实现“藏智于民”的愿望。她说,在我们国家曾有过“藏富于国”、“藏富于民”的争论,但不管如何,如今国家富裕起来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达到了一定水准,未来还会提升,“我们中国人,吃好饭、住好房,最后都不会是一个难题,都会实现。”
“我想提出,我们要开始考虑藏智于民。要让每一个初生的小孩得到最好的照顾,从一出生就有好的体质,很小就开始学习,享受父母对他的关爱,成长为一个坚强的人。他的这一生都在追求知识和智慧。”
陈云英在台湾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针对宽带(一栋网络流量)资费改革提到,宽带费用高低,会影响到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所谓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是否可以快速发展或是否可以高质量发展。如果宽带廉价可得,贫困人口就可以与我们一样享受到网络信息知识。而如果宽带费用较高,他们就不能与我们一样享受到今天的科技文明、教育知识,我们所享受到的新时代带来的美好幸福人生,对他们来说可能就变得很困难。“降低资费后,我们现在所做的很多教育,都可以用影片、用互联网络的方式带给我们所有的小学生、学前幼儿。希望像我们的基本医疗保险一样,未来我们的网络也能够覆盖到所有中国人,大家都可以用廉价可得的方式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和知识。”
“让每一个同胞,都拥有知识和智慧,这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完)
[责任编辑:张御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