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交流三十年·讲述】花芬芳月未老,韶华已逝红颜不再
【题记】今年是海峡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开启交流交往30周年。30年来,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两岸关系缓和、改善与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见证了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也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故事。一段文字讲述感人故事,一张照片记录精彩瞬间,一段视频珍藏难忘记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过去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亲历者、推动者和见证者,以及关心和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海内外同胞。他们通过讲述自己或身边人所经历的真实故事,续写“两岸一家亲”同胞亲情。
作者:陈丽琴,台属
那还是我念小学时听说的事。依稀记得那天,天沉得很,村那头办着葬礼,锣鼓打得比我所听过的都要响亮,一连好几天都未曾歇过,老一辈的人听到了,都唏嘘感叹。我好奇,央着太婆告诉我,便听说了这样一件事。
七十多年前,那住着一个小伙子,十八九的模样,与一个一起长大的姑娘订了婚。彼时抗日战争正打得火热,小伙子也正是热血澎湃的年纪,便去参了军,小伙承诺等打跑了鬼子就回来娶她。她与他交换了一枚银戒指,含泪告了别。
抗战打了几年,他从一个小卒当上了一个职位不大不小的军官。日本鬼子投降了,国内战争却还没完,无奈下,只得靠着寥寥家书暂解思乡之情。戒指他每天贴身放着,生怕磕坏弄丢了。战争终究是要结束的,蒋介石败了,逃往台湾。他入的是国民党,也只能跟着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他与她隔了小半个中国的距离。中国多大呀,地图上一寸的距离,却是两人无法越过的大洋。
几十年里,台湾与大陆关系紧张。但他在台湾生活得还不错,他的长官对他很好,见他年轻,生活也没人照料,便要张罗着给他找个媳妇,但都被他拒绝了。邻居家的一个姑娘,姓许,与他差不多大,长得很秀气,对他很照顾。时间在一天天过去,姑娘也不找对象,只是一如既往地给予他或多或少的照顾。姑娘对自己的好,小伙子的心里跟明镜似的,也看人家姑娘也老大不小了,觉得自己碍着人家姑娘也不好。几番思虑过后,在上级的撮合下,他与那许姑娘订了婚。一切都很顺利,两个月后就办了一场热闹的婚礼。一切似乎都是他梦回千转的期盼——除了新娘。一个人的时候,他还是会时常拿出那枚银戒指,看着,摩挲着……
1981年,两岸渐渐有了书信往来,虽然都是暗地里的,但他却再也按捺不住了,将三十多年来的要说的话凝成长长的一封信……信从海的这一头出发,绕过香港,七拐八绕,终于到了她的手里。她,收到了,多年来第一次得到了他的消息,哭成了泪人。此时的她已是个年过六旬的老人了,孙子都上学了。
终于等到那一年,苏台有了民间交流,台湾开始组织了一些老兵探亲的活动,他第一时间去报了名,又过了几年,终于轮上他了。他,特地配了一副眼镜,怕看不清她的脸。还是当年花前月下的地方,花芬芳,月未老,但韶华已逝,红颜不再。离别时,他掏出发黑的戒指,缓缓地为她戴上,也算不负当年的承诺。
几年后,她走了。他的妻子不久也过世了。他离开了台湾,又搬回了当年的那个地方。他在这里守着她的东西,一直活到九十多岁,寿终正寝。
有一位台湾文人说过,所有的生离死别都发生在一个码头,上了船,就是一生。
每一个相聚的当下,都是最好的花好月圆。(完)
[责任编辑:何建峰]